银元是舶来品,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以后。市面上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其中流传最广、影响大、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
袁大头近几年行情翻得很快,不少钱币收藏爱好者都把目光转向袁大头,而市场上更是有一种说法,家里有枚袁大头十年吃喝不发愁,那么这一说法是真的吗?袁大头银元到底能值多少钱?
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介绍
民国三年(即1914年)国民政府为了统一币制,规定了民国三年袁大头一元银币为本位币,其标准重量为七钱二分,成色银九铜一,统一由天津造币厂铸造(后在南京、广东、误差、甘肃造币厂陆续铸造),并统一流通。币值有一元、半元、二角、一角等面值的袁大头。
民国三年的袁大头银币正面是袁世凯的侧面像,也称 七分脸袁大头,正面有“中华民国三年”字样,后面没有“造”字,但是其他纪年版本的都有“造”字。民国三年版中“民”字有一点,但其他版本没有。
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价格
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而铸造量较少的版别有:“签字版”“O”记版、背双星版、粗发版、大耳朵版、开口贝版、加铸“甘肃”两字版、三角圆版、大胡须版等。而袁大头银币“签字版”更是受收藏者喜爱。几年前的一次艺术拍卖会上,一枚七分脸袁大头估价为40万元,但是却以59.8万元的价格拍卖出去了,可见袁大头银币有多受欢迎。
袁大头银币是包括四种,年份也分四种。而其中,民国八年的最为稀少。而民国三年、九年、十年的壹圆则相对较为常见。但由于收藏性的原因价格也是一直在翻。
袁大头银元版别多样,直径一般在38到39毫米,重量在26.4克到27克之间,成色应该是89%的银,最纯的可以达到90%银。现在大家手里的稍微偏轻和偏重也都是正常的,毕竟在流通的过程中会有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