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带钩,其纽本身就是一个印章,这种带钩也叫带钩印,一物两用,既是带饰,又是印章,带在身上十分方便,真是一举两得。1979年,河南固始县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一枚玉带钩,长仅2.1厘米,钩首如鸭头状,钩身遍琢蟠虺纹、涡纹和S型纹。类似带钩在陕西省凤翔县高庄春秋晚期秦公一号大墓殉葬坑中,以及山东临淄故城春秋晚期大墓的殉葬坑中均有发现。
在古代,带钩本来也是实用品,主要用于结带,据透露,也有的带钩还是“便携式”的印章,又叫“带钩印”。不过到了清代的时候,带钩已“变身”成为观赏品、把玩件,所以选料、工艺更为考究。在各种各样的带钩中玉带钩数量,品种最多,流传时间也最长。
在19世纪时,不少带钩大量对外出口,外国的买家将其应用到实用器上作为装饰,如放大镜把手、镜子把手、奖杯或壶的耳朵等。
如果您有同类藏品明黄玉兽首带钩 请咨询热线: 咨询:MAX199555
十二兽首,目前市场上以元明清三代玉带钩最为常见,并屡屡拍出高价。2001年12月,在西安翰海拍卖会上,一组五件清代白玉龙首带钩拍出6.6万元。到了2003年,仍在西安翰海拍卖会上,一件估价7000元的明代玉羊首带钩以6.9万元成交,高出估价数倍。在国外,一件战国白玉带钩曾拍出150万元的高价。
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4日以82.525万英镑在伦敦创造了世界玉器拍卖价格的纪录。
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的黄玉带钩把4日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进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推向高潮。现场竞拍者、电话委托竞拍者和网络竞拍者竞争激烈,最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西安买家通过网上竞价将带钩拍走。
镶金兽首玛瑙杯,另外,古代错金错银用料都是金叶银叶,而作伪者为了降低成本,用金粉、银粉加强酸浇铸而成,因而线条宽窄不一,图案不甚规整。用金叶、银叶制成的圆形或宽带图案,用放大镜可以看到错金错银图案断面如同一卷纸的断面一样,有一圈一圈的条纹,而用金粉浇铸则没有这些。有些作伪者用铜叶、铝叶代替,因而错出的图案死板,没有光泽,灰暗,更没有皮壳,真假自可一目了然。
华夏收藏网黑店个人第一场午间小拍3.24~25,共233件拍品,于结束,该场拍卖总额高达元,获得该场标王的是------回流馆藏级明清造办处和田羊脂玉籽料凤带钩。
良渚文化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玉制带钩,从西周到明清,玉制带钩几乎与中国玉器是同步发展的。在带钩这个群体中,玉带钩数量,品种最多,流传时间也最长。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流行于各地。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
藏品想要出手、估价、拍卖、私下交易、相关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本公司市场部:马经理 手机: 从业经历渊远,从业经验丰富,为你的藏品提供终身交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