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大、铸期长、版别多的一种钱币。据史料记载,宽永二年(1625年)乙丑,水户田町之富商佐藤新助,向日本政府请铸宽永新钱。后累朝鼓铸,长达二百余年之久,品类颇繁,不下千余种,而且数量极大。除了光背,另背有文字、星点、纪年、纪数、纪地及波纹(当四钱)等。
初铸宽永通宝的永字一般由“二和水”组成,称为“二水宽永”,传世较少。自宽永十三年至宽文初年所铸的称“古宽永”,特点是宝字末二三笔相连,称“连足宝”,根据铸时铸地可分十多个类别,其中“志津磨大字”、“鱼尾宝”、“长尾宽”等版别较少见。另外,像“坂本草永”、“仙台坡宝(宝字左高右低)”、“竹田异永”等版别的书体与上面几种都各有特色。
自宽文八年(1688年)后铸造的称“新宽永”,其特点是宝字末二三笔分开,称“分足宝”,轮廓端正,文字较细,其版别更为复杂,除铜钱外,还有大量铁钱。新宽永有几种相当稀少,些宽缘大型钱、奴钱(背内廓极大且与外廓相连)、小字铅质样钱等,还有一种背为“白鹤过海图”的新宽永,铸造极精,可能属开炉钱。从币材上分,有金、银、铜、铁、铅,铜钱又分红铜、黄铜、青铜,而以红铜最常见。由于制作精良,为当时我国民间所乐用,成为流入我国混用的方孔圆钱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