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秋拍,第二场专拍的成交额已高达万港元,一件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元成交。香港苏富比自2004年春拍推出玉器专场,2006春拍推出“宝胜隆盛——乾隆珍宝暨德安堂白玉”收藏专拍、2007年春拍“玉承天令乾隆宫廷艺术品”专拍、2008年秋拍“知柔斋瑰玉珍藏”专拍,同样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玉器拍卖传奇。其中2007年春拍,一件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壁题诗插屏以3448万元成交。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材料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带钩的造型多样生动,多被赋予美好的寓意。1995年陕西省咸阳市出土了大量装遗骨的大型陶罐和众多精美的错金错银带钩。据专家分析,这是埋葬战死秦军的墓葬群,秦军将士死后2000多年,留下的遗物只有将士身上的铜鎏金带钩和盛殓他们遗骸的大型陶罐。
2018年清代白玉螭龙带钩到哪里好卖,清代白玉螭龙带钩拍卖价格记录表
乾隆青玉螭龙玉玺,玉璧以小型居多,璧身较厚,穿孔较小,纹饰多样,仿古尤其是仿汉代作品为多。这件清代螭龙玉璧,直径4.6cm,厚1.2cm,为清中期和田白玉籽料挂件。玉质洁白温润,细腻通透,宛若凝脂,沁色自然,包浆浓郁。正面采用浮雕的手法雕刻出一条盘旋环绕的螭龙,在莹白色的背景下螭龙探首曲行,造型生动,背面则雕以云纹饰之,简洁淡雅,与洁白的玉色相得益彰。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流行于各地。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
在战国中晚期的使用相当普遍,出土及传世皆很多,很多带钩制作考究,镶金嵌玉,雕刻铭文,美不胜收。带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为男性使用。人们使用带钩,不仅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白玉螭龙佩,尽管品相完好的带钩数量有限,精品更是难得,但是长期以来,收藏带钩的人为数不多,对带钩研究不够,国内也鲜见有关带钩的专著,因而市场价位总体并不高,与其实际艺术收藏价值尚有一定的落差,从而为带钩的升值提供了很大的上涨空间。以玉带钩为例。玉带钩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战国和汉代;第二个时期是宋代到明中期;第三个时期是明中期到清代。目前市场上以元明清三代玉带钩为多见,并屡屡拍出高价。
元代玉龙钩的特征龙首小而扁长,龙的双角表现不清。龙首的眉毛上扬,相向弯转呈勾云纹;眉额隆起,有重眉压眼之感;龙首的吻部用阴刻线条表现唇和上下的排牙;龙嘴侧横钻一对穿孔,以示空腔;龙无鬓而有发较粗,发有两撮、三撮之分,且有长有短,长者可披肩。龙钩的钩背上琢的皆系螭,有作伏地状的浮雕,也有螭身腾起其口含灵芝,方首单尾,但尾后部左右卷曲分离。螭身细呈弧形,曲线流畅,偎依贴附在大龙身上,用深雕技法。其龙首与螭之间的间距较大。元代龙钩的形较宽,似琵琶形,钩钮作成长方形环孔或琢成锤形钮,且贴近尾部。
不过,并不是说作为烘托,带钩这朵“红花”的“绿叶”就不值得关注。201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曾以87.5万港元成交一件17世纪犀角雕海水龙纹嵌白玉带钩,除了白玉的价值外,还因为犀角的材质和工艺价值也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