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数年前,珠海市博物馆发生了尴尬的一幕:在该馆举行的“国之瑰宝——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中的全部画作,被闻讯而来的关山月、黎雄才家人现场全部认定为假冒之作,然而诸多业内人士又认为其中部分是真品。一场沸沸扬扬的艺术品真假之辩再次上演开来,鉴定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当中华文明一步步向前迈进,几乎所有商品都有国家质量认证和检测来保障人们日常消费的时候,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却依旧受到生存根基——真假鉴定问题的困扰,鉴定行业依然靠着良知和道德来维系,管理层监管、鉴定资格的认定、鉴定结果的合法性保护等诸多方面缺失,使鉴定领域始终处于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中。在盛世收藏的背景下,鉴定的规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唤同一个问题:鉴定,何时才能规范?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谁在进行鉴定 瓷器 玉器 字画 杂项 鉴定拍卖 联系李先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艺术品交易很少,过去鉴定工作主要发生在参与艺术品收集、保管、展览和研究的博物馆、美术馆、研究院和院校内部,参与的人员也大多是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士。自1992年尤其是近几年艺术品交易快速发展以来,社会对鉴定的需求越来越多,参与鉴定的人员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长期活跃在书画鉴定领域的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认为,严格地讲,中国收藏市场目前并没有职业的鉴定专家,现阶段根本就没有这一职业。目前从事鉴定的专家都属于兼职,主要有以下人员在从事艺术品鉴定。一是过去在一线为文博系统做收购工作的鉴定人员。这些人主要包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国家和各地文物局的人员。1983 年,由文化部文物局成立了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等七人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鉴定全国各文物部门和文化教育机关团体所存的历代书画。之后,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他们分别来自博物馆、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成员包括主任委员启功,副主任委员王世襄,常务委员史树青、刘九庵、徐邦达、耿宝昌,委员李学勤、朱家溍、杨伯达、戴志强、金维诺、杨新等。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具有多年丰富的鉴定经验,德高望重,为国家负责鉴定和收购书画、瓷器、玉器和杂项等文物。他们中有的也参与社会鉴定活动,深受市场欢迎,往往一言九鼎,影响很大。二是国家和各地文博系统、美术馆的鉴定人员。他们有着工作的便利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的以个人身份参与社会中的鉴定。三是学者。他们是来自各研究机构、院校和文博系统的研究员、教授、艺术家、专家和评论家,从学问和文史的角度,利用自身对文物的研究经验,参与一些社会上的鉴定工作。四是拍卖公司、画廊、古玩商中的民间鉴定人员和收藏家。他们出于自己收购的目的参与鉴定,鉴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因此有着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有的也帮助别人鉴定,长期活跃在一线,了解市场,但参与的方式较为复杂。 前三类人员是目前市场中较受欢迎的,也为目前的市场繁荣起了重要的推动和规范作用,然而他们存在一定的身份尴尬。有关制度规定,国家相关机构的人员只能对内鉴定,而不能以单位名义参与社会鉴定,因此他们中一些人以个人名义参与其中,其中的一些退休人员更是成为人们竞相争抢的“香饽饽”。有的以顾问身份参与单位或个人要求的鉴定活动,有的以嘉宾身份参与到各种公开鉴定活动中,有的以学者身份进行讲学和培训,有的则明码标价参与各种鉴定。但是,他们的鉴定工作完全是建立在个人的身份和人们的信任基础上,鉴定结果并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彼此之间的争论时有发生。第四类人员是市场的直接推动者,既是经营者,又参与社会鉴定,因此存在诸多的利益牵扯。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鉴定问题种种
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使相关人员大量参与其中,然而管理制度的缺失和相关鉴定体系不完善,使鉴定工作完全凭借个人和组织的良知和道德来进行,在各种利益面前,各种鉴定问题也在所难免。梅墨生不无担忧地表示,鉴定所要求的实践经验、鉴定水平、职业道德、职业良知等,只要一方面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鉴定的真实可靠性,受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时风影响,现在鉴定行业素质良莠不齐,鉴定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现象之一:鉴定 “万金油”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的鉴定业中确实有经验和学识兼具的专家,但这种专家往往局限在某些具体的领域或某个具体的时间段上,并不具有泛化和通吃的能力,因此也没有所谓的鉴定 “万金油”。一旦有人拿这些专家并不擅长的领域的物件来请教专家,专家碍于面子进行鉴定就很容易走眼。 从近年看,一些专家不仅参与擅长领域的艺术品鉴定工作,超范围的鉴定他们也做。如果这种鉴定活动是私人之间的事,也就罢了,但有些专家往往在公众场合或市场运作中,做综合性的鉴定工作,而且没有听说哪位专家对某件艺术品说自己“不懂”或“看不好”,照例都会拿出鉴定意见。时任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认为,目前国家的专家鉴定体系,实际上是一个泛化的专家团体。如其中没有研究近现代书画的专家却承担了鉴定近现代书画的任务,那么这种专门性所反映出的权威性,必定会受到社会的质疑。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现象之二:鉴定证书漫天飞
时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会长宋建文表示,由于文物鉴定行为和文物鉴定公司设立得不规范,五花八门的文物鉴定书在业内人士心目中的位置正在迅速贬值。突出表现为一些文物研究机构中有职称的研究专家随意涉足商业文物鉴定领域,随意开具文物鉴定证书。这些专家开具的证书,有的因辨伪能力欠缺而看错,有的因金钱左右而错开,令许多业内人士不屑一顾。陶瓷鉴定专家周方清认为,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鉴定家,只是略懂些皮毛,有的只是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有的只看了些图录,便也开始自称鉴定家,对外营业。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现象之三:斗气鉴定
梅墨生指出,一些人把鉴定当作自己发泄私愤、斗气的工具,把个人恩怨掺杂其中。例如甲、乙两人都参与相关领域的鉴定工作,由于某方面的原因结下怨恨,同一件物品如果拿到甲,甲认为是真,乙必认为是假,反之亦然,这种意气用事,严重扰乱了市场。 还有一些在世的艺术家,会遗忘自己的创作作品,出于利益的考虑,甚至会否定自己过去的作品。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现象之四:蒙骗客户
梅墨生还表示,由于有人乘机打着文物鉴定的幌子,大发不义之财,他们中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比如客户请他们鉴定,他们故意低估鉴定物,转手又将客户的鉴定物“骗”到手。要不就将真品说成是假的,将赝品说成是真的。还有一些所谓鉴定名家,对一些涉外展览和交易也不负责任,出于种种利益考虑或不懂装懂,把伪作看成真品,为伪作出国展览和交易保驾护航,严重影响了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形象。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资格认证有多难
相关专家认为,以上种种问题,主要是鉴定市场不规范造成的,症结在于人们的鉴定身份和相关的鉴定标准没有国家权威部门的确认,其活跃在市场的唯一基础是行内的认可和公认,因此在这种缺乏国家鉴定资格认证和鉴定标准的前提下,加之监管不到位,不规范的现象自然频出。由于没有相关的资格认证,一些进行鉴定培训的组织也面临着生存的尴尬。据了解,各地有不少参与鉴定培训的组织,还有一些个人也组织培训。这些涉及文物鉴定的培训中,只要教育部门批准就行,相关主管部门并没有相关培训标准,各地鉴定培训大都自行确定培训时间、培训标准和培训课程等,培训后的资格证书也是五花八门,自行颁发,因此难免有些培训有走过堂、采取速成的现象。培训实际上只为收藏者、爱好者提高了一些素质,培训对促进鉴定走向规范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鉴定人才青黄不接
许多专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现在古代书画鉴定组的成员有的已经仙逝,有的则年事已高,而国家鉴定委员会的成员也大都年龄在六七十岁以上,过多地参与社会上的鉴定活动,显然行动不方便。鉴定行业长期以来都是依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进行,造成目前我国的鉴定人才匮乏,中青年真正具有权威、获得普遍公认的非常少,因此现在鉴定行业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象。时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教授认为,目前仅说文物鉴定人才紧缺是不够的,应该说是奇缺。奇缺不等于做文物鉴定的人不多,而是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人才奇缺。文物鉴定本身需要特殊的训练和知识背景。如一件青铜器,真正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那就是研究问题。这需要掌握青铜器的发展史、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以及它的文字内容、艺术特点等相关知识。需要鉴定人员既有技术,也有理论;既有文化功底,又有多学科背景。总之,文物鉴定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而目前经过这方面严格训练的人才极少。眼下社会上办的文物鉴定培训班不少,但时间较短,不能系统学习与鉴定有关的课程,不可能进一步深化。中国美术馆研究员、著名评论家刘曦林表示,相对古代书画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位职业书画鉴定家被圈内、业内共识性地认可为近现代书画鉴定的权威专家。很多人的观点是,近现代书画的鉴定难度相对比古代书画容易,因为人证、物证,可供参考的材料相对比较多,所以现在到处都是 “权威”,“权威”多了也就没有权威了。现在的状况是,由于没有公认的权威鉴定专家,拍卖公司、画廊等经营单位和一些美术馆、博物馆的鉴定者一言堂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还有书画家的亲属、弟子和朋友大量派上用场,代表鉴定家说话。尽管他们对书画家作品的认识从鉴定的角度看是片面的、局限的,有时甚至是感情用事的。权威缺失,他们出来说话也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规范之路在何方
许多专家认为,像珠海博物馆真假争论的现象,近几年已发生多次,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鉴定行业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没有一个鉴定主体,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鉴定机构。时任故宫研究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说,目前民间鉴定主要通过懂行人掌眼,或求助于民办鉴定中心。现在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有质量检测机构的真伪和质量标准,但艺术品目前还没有一个“谁说了算”的机构,没有权威国家机构为民间收藏鉴定负责。现在很多拍卖行有鉴定服务,但拍卖只是一种委托行为,拍卖行没有义务保真,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其鉴定也仅仅是为买家提供参考。在缺乏权威鉴定部门的情况下,艺术品鉴定就会经常出现争议。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对于鉴定如何逐步规范,专家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一些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完善当前的鉴定教育和培训。刘曦林认为,现在一些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办了鉴定课,但很少有鉴定专业,教育的方式也大多是从书本到书本,很少有看实物、亲自实践的机会。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当前的办学方式,开辟鉴定专业,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有大量实物的机构的资源,实行联合办学,使学生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一些专家认为,应该出台相应的标准和依据。青铜器专家贾文忠称,要改变现状应建立权威的鉴定机制,比如出台《鉴定法》,对文物鉴定应该有什么依据,价值鉴定应该有什么样的依据,能够提出真假和价值鉴定的这些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资格,如果国家没有用法律规定这些,那么,即便出了那些问题,很多情况下也难以处理。一方面是鉴定专家没有拿到体现他们自身价值的报酬,另一方面也由于不必承担什么责任而造成了专家对鉴定结论的随意或不慎重。梅墨生表示,国家应该建立起鉴定管理体制,制定资格认证办法,使鉴定行业真正有人管理,有人监督。
艺术家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艺术品鉴定到底有多难?
对于鉴定资格方面,一些人士建议,鉴定的资格认证可以仿照会计师的方式,对不同种类的艺术品分别设立初中高级,采取国家统一考试的方式来认证。当然由于文物的特殊性,施行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不断摸索,但这是鉴定走向规范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