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2亿年-2.3亿年的三迭纪中期,是半海生古爬行类动物。早在1957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从云南到贵州,就在黔西南顶效绿荫村发现了该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目前,学术界已公认有独立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贵州”两个字的学术价值已超过了行政区划和地理概念。
贵州龙属海生爬行动物的蜥鲔类,肿肋龙科。骨骼为纯黑色,呈立体的骨条。其中最长的贵州龙化石有1.55m,小的仅几厘米,骨骼清晰,栩栩如生。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在贵州龙化石身上发现了成形的幼体,这是贵州龙胎生的有力证据。
石板上躺着一条动物骨骼形体,骨骼痕迹清晰,四爪利落,形体纹路呈带状分布,此物体形骸长约10cm,宽约7cm,精致小巧,头部与身体部位呈近90度曲折。这是记者在深圳御宝轩艺术品展厅看到的一幕。可以猜想,贵州龙是在爬行中被瞬间埋葬的,才会有化石的此种形态呈现。
其收藏价值及经济价值都非常可观:
化石历年拍卖成交价格
树笔化石 458.4万 2010 年
三塔中国鸟(出境) 226.9万 1998 年
海绵古针化石(拍) 491.4万 2011 年
海林檎化石(拍) 301万 2001年
脉羊齿化石(拍) 669万 2010年
珊瑚化石(拍) 932.2万 2013年
绿藻化石(拍) 258.6万2012年
腹棱菊化石(出境) 381.5万 2014年
刺毛虫化石 710万 2012年
刺廉蕨化石 978.7万2013年
动物化石(出境) 725万 2008年
贵州龙化石三联体 351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