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 [1] ),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唐三彩,是从唐墓挖掘出来的陶器之泛称,后来学者视为一种陶瓷分类上的术语。唐三彩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白、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这一种工艺品的特点,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点在里面,这个造型是鸡头器皿,从考证它当时是西域国家甚至中东国家的一种盛酒用的器皿,但在中原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来制作,并且从人们的使用中可以看到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部分成交记录:
1989年,苏富比拍卖,《洛阳的牡唐三彩》以287万港元成交。
1991年,佳士得拍卖,《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以429万港元成交
1992年,苏富比拍卖,《明代唐三彩马佣》四屏以 748万港元成交。
1994年,苏富比拍卖,《唐三彩-枕》以816万港元成交。
1999年,佳士得拍卖,《唐三彩-马》以829万港元成交。
2002年,苏富比秋季拍卖,《唐三彩黄釉罐》,以2022万港元成交,创唐三彩拍卖价。
2004年,中贸圣佳春季拍卖,《唐三彩-沙漠之舟》以990万元人民币成交。
2006年,舍得拍卖(北京)再次拍卖《唐三彩-马》,最终以成交价880万元人民币。
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再次《明代唐三彩马佣》以1.008亿元人民币成交,中国艺术作品首次突破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