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能源商人赵志强在英国开会,在伦敦的市场上看到了几块“不一般”的石头,一问得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毫不犹豫”掏出2000元人民币买下四块。
回国后,赵志强带着国外淘来的陨石四处鉴定,从那之后“一发不可收”。
第一次野外寻找陨石是在五年后,他跟着一个地质队奔赴新疆库木塔格沙漠。那里戈壁千里,荒漠绵延不尽。
赵志强回忆,进入库木塔格一个小时后,发现了一块陨石疑似物,磁铁瞬间将其吸住。他兴奋不已,一手拿着石头,一手拿着酒瓶子,边喝酒边跳舞。
“不敢相信,神奇”,他形容那次冒险——后来他再去过几次,都无功而返。
赵志强投注大把时间找陨石,去的最多是有“死亡地带”之称的新疆罗布泊,致命的风暴曾将他困在荒漠里,没有信号,夜晚温度极低。有次他负重几十斤物资在风沙里跋涉了150公里。
那次行动,赵志强发现并收集到16块“疑似陨石”,其中13块被确认为陨石,经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检测后,申报至国际陨石学会,后来被命名为“罗布泊陨石”、 “楼兰陨石”、“小河陨石”和“兴地陨石”,这也是四大陨石富集区。
“陨石猎人”把野外寻陨称为“猎陨行动”,但找到“猎物”是小概率事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行星科学家、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郑永春博士此前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解释,在地球上,每天大概有上百吨来自太空的物质降落,它们大部分是很细小的颗粒——宇宙尘,主体在大气层里就已经烧完了。一些比较大的天体没有烧完的部分散落到地球,多是落在大海、陆地上无人居住或人烟稀少的地方。
依据目击者所述,常识和经验分析的民间寻陨行动,如摸石头过河,更多时候如大海捞针,有时靠的是运气。
只要美国航天航空局预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将会有流星雨,他都会在准确的时间赶到那里。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搭乘什么交通工具。除了自己寻找陨石,他还向当地人收购,当地人只要找到陨石,不论大小,黑格都会用现金收购。1992年,黑格在阿根廷以重金收购了一块重达37吨的陨石,那是他一生中看到的的陨石。但是在把陨石运出海关时,阿根廷政府以走私罪罪名将他逮捕,认为这块罕见的陨石归阿根廷国家所有。后来黑格被释放了,但陨石就被永远留在了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