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画家爱作四条屏,人物则渔樵耕读,山水则春夏秋冬,花卉则梅兰竹菊。海派大写意花鸟大师吴昌硕也多作四屏画,如广州朵云2007年春拍440万成交的《花鸟四屏》,嘉德2005年春拍363万成交的《花卉四屏》,嘉德2005年第一季拍卖会上228.2万元成交的《四君子图》等。此幅创作于1914年的《三祝图》则独辟蹊径,以松、竹、梅“岁寒三友”入画,三条屏形式展现松、竹的经冬不凋与梅花的迎寒开放,取名《三祝图》,寓祝愿美好之意。此为日本回流作品,日本一般以单幅或三幅为形制,因此,此幅《三祝图》(三屏)概是应日本友人定制所作。宋人苏东坡曾做题画诗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其后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后又将石换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洁”,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组合以喻高风亮节。是幅主角皆寥寥,几丛松针,点点梅花,数簇竹叶,仿佛信手拈来,却是墨气淋漓,恣意酣畅。
此幅《裸女》为水墨人体画。画中一裸体女子卧于光线充沛的窗前软塌之中,躯体以淡墨勾出,熟练的勾描充分表现出人体肌肤的光洁与躯体的圆润。女子的面容、黑色的发髻与红色的发带却不露痕迹地变现出东方女性所特有的安详秀丽的韵度。窗外淡淡的群山是那样的安静,清淡的墨色越发凸显出女子性格的安宁与静雅。林风眠似在倾诉青春,整幅画面都充分地淡雅而有弹性,无论是人体还是一旁的静物,线条被赋予了韵律与速度,传达出画家的情感、传达出生命的律动。这个“普罗米斯式的盗火者”在线条上一反传统绘画的标准,以光滑、速度、锐利突破了传统写意画的线描程式法规。突破虽然使林风眠受到责难,却也为后人带来了新的启示。
市场近几年林风眠字画拍卖成交记录:
林风眠宝莲灯镜框----成交价:RMB414.00万----成交日期:2015年12月20日
林风眠1986年作溪畔人----成交价:RMB506.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1月16日
林风眠1989年作红衣仕----成交价:RMB943.00万----成交日期:2016年5月14日
林风眠青衣少女镜心----成交价:RMB425.50万----成交日期:2015年6月6日
林风眠静物镜片----成交价:RMB345.00万----成交日期:2017年12月10日
林风眠群舞镜框----成交价:HKD818.00万----成交日期:2011年10月4日
林风眠1983年作游园镜----成交价:HKD495.60万----成交日期:2016年11月28日
林风眠河畔镜心----成交价:RMB402.50万----成交日期:2016年11月15日
林风眠芦塘晚雁镜心----成交价:RMB575.00万----成交日期:2011年5月20日
林风眠仕女镜心----成交价:RMB540.50万----成交日期:2017年6月19日
林风眠金秋----成交价:HKD482.40万----成交日期:2005年5月29日
林风眠秋林镜框----成交价:HKD424.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1月25日
林风眠荷塘镜框----成交价:HKD507.00万----成交日期:2013年5月28日
林风眠字画的价格决定因素
林风眠笔下的荷花,昨日,重庆首场油画专场拍卖会在海逸酒店举行。进场23幅画品无一流拍,林风眠大师早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人物,拍出440万元。本次拍卖邀请中国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绍宁亲自主持拍卖,竞拍人物除本地企业主、收藏家外,还吸引了来自广州、广州、香港、台湾等地买家。拍卖油画起拍价11万元,现场23幅油画,中低端画品80%以上被18号本地收藏家买走,竞拍成功价较起拍价普遍翻了两至三番。
拍卖会压轴之作是林风眠大师早年创作的一幅人物油画,尺寸为100×70厘米,起拍价400万元。较量主要在一位电话委托的广州收藏家和重庆一家珠宝公司之间展开,最终广州买家以440万元竞得。林风眠大师生于1900年,卒于1991年,1928年创立广州国立艺术院,主张兼容并蓄,中西并存,培养了刘开渠、李可染、吴冠中等卓著的学生,是中华民族德高望重的美术家、教育家。他早年创作以油画人物为主,兼画水墨山水、花鸟。昨日在我市拍出的这幅油画,为一裸体女郎,表情忧伤(如图)。拍卖师李绍宁说,重庆12年前最早举行的艺术品拍卖会就是由他主持,当时单件拍卖价格不到100万元,目前重庆艺术品市场已大为成熟。重庆纳高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檬洁女士介绍,重庆艺术品市场肯定不如京沪等地,但没想到首次试水油画专场竟无一流拍,说明重庆艺术品市场已领跑西部其他城市。
林风眠笔下的荷花价格,邵大言先生称林风眠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这个比喻形象深刻地道出了林风眠的艺术命运。林风眠以普罗米修斯的执著与勇敢,严肃、认真地研究西方现代美术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创造出植根于传统却又异于传统,充满民族气息与民族特征的独特绘画风格。但是在这条艺术探索之路上,却没有一个人像林风眠那样受到社会的责难。林风眠的人物绘画题材大致分为仕女、戏曲人物、古装人物、裸女等。其中他把西画常画的裸女引入中国画,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令赏者耳目一新。
三幅款识分别为:“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制于故都。”、“作画必须黑白分明,杏子坞老民白石。”“三祝,寄萍老人。”日本茶室常以悬挂书画作品为雅,一般以单幅或三屏为形制。与中国传统的“四君子”题材类似,岁寒三友“松、竹、梅”也是日本历久弥新的创作题材。此《三祝图》应为齐白石为日本客人特别绘制,保存完好,属于精心、精致、精彩之作。此番上拍的《三祝图》是白石老人于故都所作。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聚气凝神,风骨傲然。画面墨色依旧润泽如初,仿佛刚刚落笔,可谓“元气淋漓幛犹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松鹰的眼睛是为精彩一笔,有那么一点白眼向人的味道,却又分明是在调皮地与你对视。联想到荣宝2005年秋拍会上齐白石的《守护神(猫头鹰)》和2006年春拍会上的《花犬迎归》,往往是点睛一笔,即是满堂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