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太阳纹青铜镜近期价格走势好不好

  • 发布时间:2018-07-08 22:07:18
    报价:面议
    地址:上海,黄浦,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公司: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手机: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微信: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隋·青铜铭文团花镜说明:此镜圆形,边缘高起,内分两圈。外圈有铭文“湛若止水,皎如秋月。清晖内融,菱花外发。洞照心胆,屏除妖孽。永世作珍,服之无灭。”内圈正中有高突大圆钮,钮座为莲瓣纹。内圈装饰六朵团花,各以小乳钉为花蕊,周围有六朵花瓣及卷叶纹,花瓣吐出的花朵组成一周连珠纹。团花间以忍冬纹填充,密不透风。整件水银光泽,纹饰铸造清晰,为隋代铜镜精品。

      人们常说“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古代铜镜除了作为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具外,还被用来装饰、馈赠、祈求吉福以至传达情谊,蕴含了几千年来人们的美好心愿和祝福,承担着镇宅辟邪、追求圆满等功能,浓缩着深厚的“镜”文化。这面战国青铜镜,2006年发现于忠县邓家沱土地岩墓群的13号墓,在三峡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时出土,属国家一级文物。镜呈圆形,青铜材质,直径22.8厘米、厚0.6厘米、重709克。背面为桥形钮,三弦钮座,分两个区,围绕钮座的内圈为宽带夔纹,外圈主体纹饰为夔凤纹,中间以菱形穿插,满铺涡旋底纹,镜缘为凸宽外缘。夔凤纹是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铜镜装饰纹饰,夔凤是以传说中的凤凰概念为基础,以雉鸡、孔雀等为雏形幻构出来的一种神鸟形象。几何图案形状的夔凤,一般有细长的“臣”字眼,头上有冠、鹰嘴,有变形化的双翼、身躯和长长的尾翼,偶见一腿、爪。由于是幻化的,所以无定型。忠州博物馆收藏的这面青铜镜年代久远,规格大,保存完整。如此精美少见的雕刻及纹饰,在铜镜上清晰可见,实属罕见,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藏品太阳纹青铜镜拍卖真实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连弧铭文青铜镜

    估价100.00到200.00万---成交价:HKD100.00万---成交日期:2015年7月31日

    藏品名称:黑漆古“东王公、西王母”纹乳钉钮铜镜

    估价85.00到170.00万---成交价:HKD99.00万---成交日期:2014年11月15日

    藏品名称:人物车马铜镜

    估价98.00到98.00万---成交价:RMB10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9月17日

    藏品名称:莲花回纹青铜镜

    估价72.50到145.00万---成交价:HKD87.36万---成交日期:2015年1月10日

    藏品名称:青铜镜

    估价98.00到98.00万---成交价:HKD11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4日

    藏品名称:战国双兽面纹铜镜

    估价132.00到264.00万---成交价:HKD155.54万---成交日期:2017年6月29日

    藏品名称: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

    估价78.60到78.60万---成交价:HKD88.0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31日

    藏品名称:陈逸鸣2011年作铜镜

    估价90.00到100.00万---成交价:HKD116.00万---成交日期:2012年10月7日

    藏品名称:十二生肖五瑞兽麒麟钮鎏金铜镜

    估价8.00到8.00万---成交价:RMB57.50万---成交日期:2018年6月2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饕餮纹四方铜镜

    估价50.00到80.00万---成交价:RMB89.70万---成交日期:2017年12月9日

    2018年太阳纹青铜镜到哪可收购

      太阳眼镜片,唐·青铜海兽葡萄镜说明:此青铜镜圆形,构图分为内外两圈,镜外缘为高直窄线棱边。外圈高浮雕葡萄枝蔓纹与雀鸟纹相间布置,葡萄枝叶越过内圈边界,直达中心。内圈圆心为海兽形钮,周围环绕雕海兽四只,或匍匐、或跳跃,姿态生动,形体矫健。海兽之间有雀鸟间隔,姿态各异。整体纹饰繁密华丽,错落有致。镜中海兽皆以高浮雕镂空工艺铸造,花瓣、葡萄细致入微,由此可见唐代铜铸工艺之发达。

      日光连弧铭带镜:直径8.2厘米,圆形,半球钮。纹饰分内外两区,内区圆钮座外有线纹,并饰一周内向八连弧纹;外区两周栉齿纹内饰铭文带,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每字间有符号相隔。文字属篆隶式变体,素宽缘。日光镜是汉镜中常见的一种样式,因其镜铭多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或“见日之光,长毋相(见)忘”而名。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中期。说明:此镜作葵花形,圆钮,一圈凸楞将镜背分成内外两区,主纹饰为一条头尾相接,盘绕回旋的巨龙,身旁流云飞动。巨龙环钮而置,张开大口,欲吞宝珠。伸出左前爪向上,左后肢弯曲冲天,右前肢和后肢点地,龙尾卷曲,鳞片、须发以及龙爪均刻画极致生动。巨龙须发飞舞,神态威严,颇有王者之相。外区八瓣之间雀鸟与祥云相间环绕一周,此镜形制规整,尺寸较大,且葵花式单龙镜品种特殊,见着甚少。

      青铜器纹样,蟠螭纹镜,从战国开始铸造,一直到汉代均沿用。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战国时的蟠螭镜与汉代蟠螭镜,在纹饰图案等一些特征中还是有一些明显区别。为了说明问题,今择选两枚战国蟠螭纹镜与两枚汉代蟠螭纹境作一番对比分析,将有助我们去辨别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特征。战国蟠螭纹镜(图1),直径12厘米,宽素缘,三弦钮,圆钮座;座外环两周凸弦纹,地纹为云雷纹,纹饰清晰;四周分布三只用单线条勾勒的蟠螭纹,呈“S”形弯曲状,圆眼,大鼻,粗眉,猫耳,脚爪上翘,张牙舞爪,呈现凶猛之势。

      我国古代铜镜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且因时代不同,各具特色,其中以龙纹(包括螭龙)为题材者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龙的形象一向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从战国时期出现的蟠螭纹铜镜,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何谓蟠螭纹?“蟠”是盘曲的意思。“螭”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解释,《说文解字》中说:“无角曰螭”,意即无角之龙。此外《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蛟龙。赤螭”,是以螭为小龙,《广雅》里也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因此,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也就是所谓早期的龙,学者统称之为蟠螭纹,而且这种蟠螭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便成为一种常见的纹饰(包括青铜镜)。从这里进一步说明古代人们理念中已萌生崇尚龙文化,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物质文化及精神文明已初步形成。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