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三分银质样币(LM123),俗称“七三反版”,NGC评定为AU58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有名的理论,意思是说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收藏从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这个理论是16世纪英国政治家汤姆斯·格雷欣在给英国女王的改铸铸币的建议中提出来的。后来被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在现实世界,“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比比皆是,广东省造七钱三分银币,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开设广东钱局后所铸的第一版机制银元,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枚正规发行的机制银元,它从产生到消失,其跌宕的身世正是对“格雷欣法则”的诠释。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由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光绪16年(1890)广东钱局首铸库平七钱三分银币,币文出自当朝金石书法名家吴大澄之手,银币正面书光绪元宝,外以英文环绕,背面铸龙纹,外以中文环绕。这种英文、中文的配置方式与往后各省所铸的银元正好相反,故而俗称“七三反版”。
“七三反版”银币的铸造工艺极精湛,主币的份量也加重一分,本意是希望此币能受到民众的欢迎,逐渐驱逐外币,抵制外银。但因其重量超过一分,有厚利可图,多被民间收藏私毁,大部分均遭落炉的命运,反而不能进入正常流通领域。因此很快停铸,改铸七钱二分银洋。
广东省造七钱三分光绪元宝  万 nbsp;
1890年喜敦版广东省造 189.75万 nbsp;
1888年广东省造光绪 162.40万  nbsp;
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 92.00万  nbsp;
1889年广东省造光绪元 86.25万  nbsp;
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 71.50万  nbsp;
我们能为你做什么:
1:权威专家免费为您鉴定藏品!
2:市场专员免费提供实时准确的市场价格评估!
3:国际市场为您藏品提供优越的联动调研!买家实力雄厚,竞价激烈!
4:程度宣传,帮您高价快速出手藏品!
5:积蓄全球购买力,买家客户遍布东南亚、欧美、澳洲,高端客户,帮您将藏品卖给出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