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铸币甚多,币值混乱,私铸盛行。到了天保四年,北齐用的还是以东魏“永安五铢”钱为主,杂用其他钱币,文宣帝想结束这种状况,就开始铸造钱币。但此钱没有使用他的年号,而是取名“常平五铢”,原来此钱是借用当时囤积粮食的仓库“常平仓”之名。“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收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
汉以后,常平仓置废不常。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立常平仓,丰年则籴,岁俭则粜。文宣帝为自己铸造的钱币取常平为名即希望和常平仓一样有调节市场之意。“常平五铢”因为当时采用铜母范叠铸技术,铸造得非常精美,文字流畅版式划一,玉箸体钱文笔锋圆润。此钱名为“常平”,很多收藏爱好者取其意,作为吉语钱带在身边作为符。
常平五铢目前新价格,常平五铢在收藏和研究过程中,藏者普遍认为常平五铢版式变化单一。不过经对比和研究,有位叫王超的藏友发现了常平五铢普通品中确实有多个版式存在。常平五铢钱有一种版式叫仰五降平,直径2.45厘米,厚度0.17厘米,“常”、“五”两字头仰,“平”字降。此版是常平版中常见的版式,被称为“普通版”。有一种版式叫仰五昂平,直径2.46厘米,厚度0.16厘米,“常”字头仰,“平”字昂,数量比普通版要稍少。
还有一种版式,直径2.49厘米,厚度0.16厘米,面文同仰五昂平,但缘阔字缩,比较少见。另有一种版式,则是俯常阔平,直径2.5厘米,厚度0.18厘米,特点是“常”字头俯,“平”字有异且较宽,“五”字长直平正,目前较为少见。还有一种版式,小头五阔字,直径2.46厘米,厚度0.17厘米,此版每个字都有异:“常”字头平正,异“平”且阔退,小头短阔“五”,阔“铢”,穿稍狭。此版仅见有一拓,极为罕见。
如何鉴定常平五铢的市场价值
常平五铢2017新价格,常平五铢,系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年间铸行。笔者收藏的这枚常平五铢为青铜质,其直径在2.4至2.5厘米之间。常平五铢采用了当时的铜母范叠铸技术,其铸造非常精良,文字流畅优美、版式划一,玉箸体钱文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上横与面穿下郭合一,设计和铸造极为考究,是中国钱币史上精美的钱币之一。
笔者在收藏和研究中,发现常平五铢有多种版别,例如,仰五降平、仰五昂平、俯常阔平、缩字俯平、降金大尾平等。收藏界普遍认为常平五铢版式变化单一,钱币界曾有“常平五铢版式变化小,发现大的变化就是珍惜版”的观点。笔者用道教文化视角重点阐释一枚常平五铢背七星、双剑纹花钱的含义。背七星是指北斗七星,是一个很古老的星座。北斗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并对它作种种神学解释。
常平五铢背左右双剑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是一种道教的法器,称为“法剑”。道教法器中的法剑是怎么来的?据《晋书·四夷传》记载:奴文少时,“尝牧牛涧中,获二鲤鱼,化成铁,用以为刀。刀成,乃对大石嶂而咒之曰:"鲤鱼变化,冶成双刀,石嶂破者,是有神灵。"进斫之,石即瓦解。文知其神,乃怀之”。常平五铢背左右双剑应该就是法剑。另外在道教法器中还有一种道剑,为“短柄宽刃,形似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