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局部漏水通常都是只占地下室外面积的极小部分,大的有数平方米,小的只有碗口那么大,按面积只有不足地下室外面积的千或万分之一。但对地下室的使用和耐久性危害很大。漏水部位有约70%产生在底板部分,或底板最深的坑,而多数又发生在底板或坑的交角(在室内看为阴交角)少数在地下室外墙壁的中下部。
2、漏水形式:漏水的形式与地质、结构、季节有关主要表现以下几种状况。
涌水:当地下水压力很大时,漏水的水流较大,有时堵不住如涌泉那样不断上涌。
潜流:地下室的漏水会沿着建筑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中,流出如同一条潜流。
渗漏:地下室的漏水是在结构混凝土的某一表面多处的外注或渗透出来。渗漏的程度不同,大者用干布擦后,接着就能看到多个的小水珠外冒,一小会就湿一片;小者只见湿永远不干,半天或数小时后也会越湿越大。
波动漏渗:受地下室压力的波动影响,有的时候会漏或渗有的时间漏渗却消失。
3、构造性漏水:指地下室的施工缝,后浇带,止水带处因应用材料不当,施工质量隐患引起的构造性漏水。
注浆具体施工步骤
a.表面清洗:把裂缝左右约10cm的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
b.割缝或钻孔:在渗水缝隙左右各3cm处用切割机割深为6-8cm的缝,为凿槽做准备。
c.凿槽:人工凿出深度为8cm(施工缝)或6cm(衬砌裂缝)的槽,一般凿成内大(6cm)外小(4cm)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防水层有2-3cm厚。
d.预埋注浆管:针对于供水管道与埋套管缝之间漏水,先对漏水点凿毛深度不大于70mm,用水冲刷干净后,安装麻丝绳,再用封堵材料进行封堵预埋1-2个注浆管导流。
e.注浆:等封堵材料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从注浆管注入浆液;根据旁边相应注浆管流出浆液情况判断注浆效果,力求浆液充满缝隙并分布均匀;注浆压力控制在0.3-0.4MPa,一般通过现场测试确定;注浆完成后,用铁丝扎牢注浆管口,以防浆液流出;等浆液硬结后,割断注浆管。
f.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普通砂浆找平,厚度0.5-0.8cm。
g.养护:在3天内进行喷水养护
注浆原则
点漏注浆先注水量较小者,后注较大者;环向裂缝由下向上依次注浆;水平或斜裂缝由水量较小端向较大端注浆;面漏由周边向中心依次注浆。
注浆结束标准考虑因素
以表面渗漏水是否已经有效封堵为原则。注浆时的疏导封堵技术措施:在布孔上应考虑注浆时对已有渗漏水的封堵,在注浆时应进行疏导注浆,即先注稀浆,当渗漏水中有浆液溢出时则逐渐改变浆液浓度,调节浆液的凝胶时间,使渗漏水处通过注浆由内向外疏导封堵。如果注浆时部分渗漏点不能达到溢浆目的,则进行渗漏点设孔注浆,从而达到由外向内的浆液填充并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