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葵花洗(昌字款)为宋代笔洗,径:20cm 洗敞口,洗心坦平,裹足支烧,足底有三个支钉痕。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笔洗是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传世的笔洗,有很多是艺术珍品,其中汝窑出品的笔洗就叫汝窑洗,此笔洗造型优美,
专家点评:古朴大方,通体施釉,釉层肥润,胎体结实,底有支钉烧造痕迹,保存完好,釉中掺有汝州当地的玛瑙石成分,釉面光泽莹润多变,如春水般柔和清澈,妙不可言,且开细片,纹线细小,底有细小的支钉痕,为裹足支烧,通过支丁痕可见胎色为香灰胎。由于汝窑烧造时间短,制品较少,南宋文献就有“近尤难得”的记载,目前宋汝窑传世品极少,可见其珍贵程度。其昌字款,但流传至今的不多。具有颇高的收藏价值及其投资升值空间。
汝窑笔洗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案头除了一支毛笔以外,还有不少“伺候”笔的用具,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现今收藏市场对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视,笔洗也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其在拍卖市场上的价值也是屡创新高。
不可或缺的文房“第五宝”笔洗是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其中汝窑出品的笔洗就叫汝窑洗,但流传至今的不多。
笔、墨、纸和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文房用具,除了这“四宝”之外,古代文人墨客用来“伺候”笔的用品还可细分为笔搁、笔舔、笔洗等,这些也一并属于文房用品。顾名思义,笔搁是用来放置暂时不用的毛笔的,笔舔是用来理一理笔尖的,而这笔洗就是用来盛水洗笔的文房“第五宝”。
此笔洗造型优美,古朴大方,通体施釉,釉层肥润,胎体结实,底有支钉烧造痕迹,保存完好,釉中掺有汝州当地的玛瑙石成分,釉面光泽莹润多变,如春水般柔和清澈,妙不可言,且开细片,纹线细小,底有细小的支钉痕,为裹足支烧,通过支丁痕可见胎色为香灰胎。由于汝窑烧造时间短,制品较少,南宋文献就有“近尤难得”的记载,目前宋汝窑传世品极少,可见其珍贵程度。
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宋汝瓷的胎色:胎色灰中略带黄色,称“香灰胎”,也可以说灰中略带白,仍称“香灰胎”。关鍵要正确理解“略带”两字,从宋汝瓷实物来看,略带黄,略带白都是一样。总之胎有似香灰的颜色比较恰当,见了香灰就知到汝瓷胎色。不要误认为胎是纯粹是黄灰、白灰胎色,而是在黄白之间的灰色。
宋汝瓷釉:釉的基本色调是蓝灰色或称天青色,釉色有深有浅,而玛瑙的色泽决定釉色的变化,因此,釉色岀现了天蓝,天青,粉青等色。但汝釉色调变化不大。
宋汝瓷的气泡:整器上的釉基本没有气泡,偶尔发现个别气泡且大。清仿现仿汝瓷的釉面处处可见气泡,因为釉不是用玛瑙调制的釉,仿者无法达到无气泡的效果。
宋汝瓷垫烧工艺:因汝瓷满器施釉,采取支钉顶烧的办法,可见到器物底部有三至五个芝蔴大小的露胎痕。
宋汝瓷釉的开片:开片呈蟹爪纹,汝瓷釉的开片不会产生象哥窑瓷那样的金丝铁线的颜色开纹线,汝瓷的开纹线是本色,即开纹线是釉色。
宋汝瓷的泛窑色:所谓汝瓷的窑色,是汝瓷在炉窑高温烧制中,汝瓷的边沿口釉薄处岀现泛紫的窑变色。
宋汝瓷的器类:汝瓷有瓶、壶、碗、笔洗、盘、碟等小件器物,但瓶类稍大。
宋汝瓷的用途:汝瓷是帝王们办公、文房、生活、陈设之器。
宋汝瓷的敲击声:用指轻轻敲击汝瓷时,汝瓷发岀的声音有似紫砂器发岀的声音一样。凡仿汝瓷均有金属声般的响亮。
宋汝瓷胎、釉的透明度:汝瓷虽胎釉较薄,但在强光照射下不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