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在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著名的龙泉窑系,为宋代的瓷业中心,前后辉煌了数百年。据史料记载,在宋元时代,“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只来往如织。”龙泉青瓷有哥窑和弟窑之分。哥窑特点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满裂纹,呈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特征。由于窑温不易控制,优等青瓷极难得,往往成为帝王将相专用;弟窑瓷品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弟窑的特点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洁不开片。在宋、元时,出口到外国的龙泉青瓷大多是弟窑所产。
龙泉青瓷历代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在南宋时烧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颠峰。从宋代开始,龙泉瓷器远销亚、非、欧等地的43个国家和地区。1976年,韩国新安地区道德岛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出元代瓷器一万七千余件,其中龙泉窑瓷器达九千余件。从这些瓷器可以看出,龙泉青瓷在对外输出的瓷器中占首要地位。龙泉青瓷曾经扬名海内外,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只要收藏有瓷器,几乎都会有龙泉青瓷。
到了明朝中后期开始,龙泉青瓷逐步走向衰落,到上世纪初,龙泉青瓷窑火几乎完全熄灭,窑址群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成了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