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是一种普遍容易接受的观点。但也有人认为,圆形方孔是生产、加工的需要,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制式)。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史记 平准书 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半两”钱上的数字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秦“半两”穿孔的边长各为六分(1.2厘米),这些数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数。“六”是阴阳五行中水的记数,如此众多的六出现在钱币上绝非偶然,是古人一种思想含义的体现。此外,从材料利用和制作工艺来看,“半两”钱的造型比其他任何形状都节省铸材,是一种最优化的选择,而且中间的方孔便于固定锉修。
自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钱起,至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先秦半两在长达115年中各种样式百花齐放,并且半两钱铸行情况虽史籍有载,却简约模糊,好在近现代考据之风盛行,再加地不爱宝,各地半两不断出土发现,给我们这些想学知识的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与发现。上述是“规整型大型先秦半两”中常见的一些.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为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半两与先秦半两价值的计算都市差不多,越重价值越高。
秦半两(秦统一后发行货币)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半两的币质为青铜,钱币等级多为九级到七级,至于等级规律,我猜想应该是按重量来定吧?8克以下为九级、8-12克为八级、12克以上为七级。
真的秦半两市场拍卖成交价可以参考一下近些年秦半两部分拍卖记录:
秦半两编号:2450成交价:HKD拍卖日期拍卖专场:物华天宝
战国秦半两一组六十枚编号:4135成交价:RMB拍卖日期拍卖专场:钱币铜镜
战国秦半两一组六十枚编号:0412成交价:RMB拍卖日期拍卖专场:钱币铜镜
秦半两编号:1887成交价:RMB拍卖日期拍卖专场:天圆地阔 钱途无量
秦半两一组四枚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战国秦半两一组二十枚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秦半两一组四枚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秦半两三枚-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秦半两二枚-成交价:RMB成交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