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秉承“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特色弘校、文化塑校、和谐融校”的办学方略,围绕特色,强化优势,提升质量,着力培育“精诚是新”中医药人才,构筑安徽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地,弘扬“北华佗南新安”中医药文化,引领安徽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成富有特色、卓有贡献、高水平有影响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为建设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二、学院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始于1962年,当时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成人教育进修函授部,招收中医专业函授生。1983年经省教委批准,将原来的进修部和函授部合并为培训部。1987年学校将培训部改为成人教育处。199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中医药类二级学院。2008年底学校将其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学院办学地点在学校梅山路校区,授课教师全部由中医药大学教师担任。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部、信息管理部、项目培训部、社会培训部。现有教职工18人,学历教育在校生10000余人,非学历教育每年1000多人次。学院根据成人教育社会性,职业性特点,主要办学模式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委托培训和自学考试教育等。设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等20多个本专科专业。
学院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加强网络资源课程建设,管理水平、办学质量稳定提高。当前,安徽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坚持“发展中求规范、规范中求创新、创新中求效益”的理念,规范管理,开拓创新,谱写安徽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更加辉煌的明天。
三、专业介绍
中医学专业(专升本)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中西医学专业知识和骨伤科医疗技能,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能较熟练和准确地运用四诊八纲,理方方药以及传统和现代医学知识对骨伤科疾病进行诊治,对急重病进行处理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正骨学、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骨伤手术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外语、计算机等。
针灸推拿学专业(专升本)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针灸推拿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掌握与针灸推拿专业有关的西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并运用针灸推拿技术防治有关疾病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中西医内科学、剌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推拿治疗学、西医外科学、英语、计算机等。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技能,能熟练、准确运用中西医两套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进行诊断治疗的适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针灸学、西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含西医外科总论)、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外语、计算机等。
护理学专业(专升本)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胜任中西医临床各科护理和整体护理,并具有医疗管理能力和一般诊疗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护理伦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妇儿科护理、精神护理学、护理管理学、预防医学基础、护理心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外语、计算机等。
药学专业(专升本)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药物制剂、调配、检验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熟练掌握药政管理及药事法规和医药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元素、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外语、计算机等。
中药学专业(专升本)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中药炮制、制剂、分析鉴定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中药的制剂、管理、贸易等方面知识。
主要课程:中医理论学、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外语、计算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