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底部特征是一个重要环节。元青花瓷器由于其名列前茅的市场价值,就更需要把它的鉴定放到第一位置了。元青花瓷器的鉴定要点不出五项,一是钴料成色特征,二是纹饰成像特征,三是器物成型特征,四是胎质呈相特征,五是底部工艺特征。而第四项的胎质呈相特征主要还是通过底部现象来认识的。所以,了解和掌握元青花的底部特征就是每一个收藏者不可或缺的技能。下面,结合图片,请逐一看看元青花瓷器底部的各个特征。
一、铁锈斑。这是由胎土中的铁分子聚合而形成的,一是含量高,二是淘洗工艺不够,使足底的铁锈斑十分明显。见下图:
二、不直的内外斜削足。元青花底足都有修整,外部边沿有斜削痕,内部边沿也有斜削痕;有的修整线较直、一致,有的则不直。但是,它却和整器保持着一致,都不太精致。见下图:
三、坚实细密。有的元青花底足显得很坚实,很细密,像经过打磨似的。整器手感也很重。见下图:
四、多层、复合现象。1、护胎釉。为保证装酒的瓶子不渗漏,上一层釉子就是措施。2、土红斑。3、白釉斑。见下图。
五、旋纹痕。露胎的器足底,或深或浅都有修整留下的旋纹痕。不露胎的底足,也可以看到,如鬼谷子罐。见下图。
六、土黄色底。整个底足呈土黄色,但有深有浅,有轻有重,色差明显。见下图:
七、土色底。见下图。
八、砖红痕。底足有线状的红斑,红色与砖头红极为相似。见下图:
九、块状裂隙。底足虽然出现块状裂隙,但是,丝毫没有酒的渗漏现象。见下图:
十、流状白釉斑。绝大多数的元青花底足釉斑都是洒落状的,极少有流淌状的。下图中的釉斑呈流淌状,有源头,有流向,十分清晰。它出现在精品元青花底足。见下图。
十一、深漩涡纹。很深很单调的漩涡纹,似乎是一种商标或工匠的记号。见下图:
十二、参考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和碗的底足。元青花和元釉里红器物的底足是完全一致的,除了色料的不同、火度的不同外,在其他方面,没有不同的。见上图和下图:
十三、黑斑、红斑相处。它们虽然同处一底,但各就各位,红斑在足端,黑斑在足凹。见下图:
十四、釉底。1、不完全覆盖;2、透过釉层,可见旋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