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初期,在太平天国的打击下,清政府财政极端困难,遂行大钱,自此钱法大乱。《光绪顺天府志》载:“咸丰三年,军旅数起,饷需支拙,东南道路梗阻,滇铜不至,刑部尚书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御史蔡绍洛先后条陈钱法,请改铸大钱,以充度支”。《东华录》则载:“当五百与当千大钱于咸丰四年二月始铸,然大钱一出,盗铸蜂起,虽禁以弃市之律,不能止,不得不逐步停铸,乃于同年七月即停铸收回当五百当千大钱,并不能行用矣”。接着当百当五十大钱亦因民间通行不畅,贬值严重而减少铸额。咸丰大钱版式纷杂而铸额不多,是故其祖钱,母钱及样钱,均为极难得之物。 存世有咸丰宝昌当五十大字出头宝祖钱一品,乃咸丰钱中之奇珍。
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财政拮据,国库亏空.在钱币铸造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铸造“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等种类繁多的钱币.咸丰元年首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和鸦片战争的爆发.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的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铸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 。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品少 ,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以铁钱、铅钱代替铜钱。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到咸丰二年,变为一钱,但各铸行所铸造的制钱大多轻于规定重量。“咸丰通宝”面文大多书写楷书,背文满文局名有:宝源、宝泉、宝河、宝德、宝东、宝伊、宝济、宝晋、宝陕、宝巩、宝苏、宝浙、宝昌、宝福、宝台、宝武、宝南、宝广、宝桂、宝川、宝云 阿克苏、宝黔等二十四个钱局。其中宝台、宝德、宝广、阿克苏等局数量极少。
如此枚钱币为,该钱币品相完好,字迹清晰,书意端庄隽美,笔画壮实规矩,铸相方正圆矩,铸币技术精湛优秀,是众多钱币收藏爱好者及研究专家的所爱之品,因而也展现出极佳的市场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