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期的铜元,种类甚多,大致归类为“光绪元宝”,“ 大清铜币”,以及民国铜元等。其中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始于1900年,止于1911年,流通时间较短,钱背中央为蟠龙,龙纹是中国金银币的主要吉祥纹饰,而且龙纹图案变化多端,名称各异,有蟠龙、坐龙、立龙、水龙、旱龙、飞龙、游龙、长须龙、曲须龙等等,富有吉祥含义。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为最。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开始,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铸造时间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只有十余年。
近几年“大清铜币”一度成为收藏界追捧的宠儿,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动辄上百万的天价。据了解,香饽饽的“大清铜币”收藏价值极高,但是“大清铜币”存世量极为稀少,一般古玩市场上的多为伪造品。如今“大清铜币”价格一路狂飙,导致伪造情况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