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2018年明代佛像鉴定真假, 市场行情价格多少钱

  • 发布时间:2018-08-08 19:10:38
    报价:面议
    地址:广东,深圳,深圳南山区兴海大道前海信利康大厦21层
    公司:深圳市世浩拍卖有限公司

    手机:13632998260
    微信:L13632998260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明代的佛像整体来说,较之宋元时代略有逊色,但官作佛像异军突起,明政府为了联络西藏地方的宗教上层人士,在皇家的监制下,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作为礼品赐给西藏寺庙。明廷制作的藏式佛像约始于永乐六年,带款的目前只见“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两种。

    这个时期佛的面相丰满端正,宽额,脸型呈方圆,五官位置匀称,眼睑略俯视,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若再细分,永乐的佛像似乎更秀美,表情更含蓄,高鼻薄唇,略蕴柔媚之态。而宣德造像脸型较之略趋端庄、丰颐,嘴唇较之永乐造似乎略显厚,鼻梁、鼻翼似略显宽,相较之下,灵动之气似略逊永乐造像。

    依据传统,永乐时期的宫廷艺术,制作的工匠都隐匿其名。但是他们所制作的鎏金佛像被视为佛教世界最重要的作品,其特色是精致无暇的铸造技术与丰厚的鎏金技巧。在Ulrich von Schroeder,《BuddhistSculptures in Tibet》,2001年,卷2页记录了四十五件刻有「大明永乐年施」的永乐佛像,都是来自西藏庙宇的鎏金铜佛。这些作品之所以能保存在西藏,主要是在永乐皇帝执政时期,皇室盛行馈赠佛像给西藏宗教领袖或是寺庙。这是源自于明成祖朱棣在执政的永乐年间致力于强化与西藏宗教领袖之间的紧密关系。但是,永乐时期宫廷内的所有的铜像并非全部都为了西藏而制作,而佛像也并未完全遵循西藏严谨的造像仪轨。于是,为数不少的佛像是依据汉传佛教图像形式而制作,这类佛像并未流行于西藏。

    这些应该为宫廷佛教信仰而铸造,不仅佛像的题材来自于中国,造像仪轨也遵循汉传佛教的传统。从这铜佛细部并未如西藏佛像传统般作加彩,可推测这类佛像应是御作坊为宫廷供奉所制,而非作馈赠西藏宗教领袖之用。未来升值空间最/大的就是永宣宫廷佛像。在藏传佛像里,明朝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尤为引人注目。由于明朝宫廷造像的制作主要集中于永乐和宣德两朝,所以又称“永宣宫廷造像”,或简称“永宣造像”。永宣造像做工精细,风格成熟、统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明代宫廷造像题材十分丰富,据现存实物初步统计,约有20余种之多。这些题材及其图像大多来源于藏传佛教,有的是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崇奉,如上乐金刚为噶举派崇奉,喜金刚为萨迦派崇奉,有的为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崇奉,如释迦牟尼佛、绿度母、四臂观音等;而少数则来源于中原佛教的传统信仰和图像模式,如旃檀佛、地藏菩萨、如意轮观音、持经观音、水月观音、普贤菩萨等。它们尽管来源不同,但无疑都属于汉藏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信仰题材。它们之所以成为明代宫廷造像的表现对象,除了各自具有特别重要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们都符合明代宫廷倡导的宗教笼络政策的需要,都符合西藏民众和各教派崇奉的需求,同时也都能满足明朝帝王对藏民族深切的宗教关怀。

    以下是明代永乐佛像的部分成交记录:

    LOT号--拍品名称-----成交价(万)---交易日期

    3075---明永乐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万

    0808---明永乐 鎏金铜释迦牟尼0万

    0812---明永乐 鎏金铜大威德金0万

    0803---明永乐 鎏金铜弥勒菩萨0万

    2143---明永乐 鎏金铜 如意轮观万

    明代“大明永乐年施”、“大明宣德年施”款佛像鉴定真假,价格多少钱

    据初步调查,国内外现存的永宣造像总数应在400尊左右,大部分是永乐时期的,宣德时期的仅占其中的十分之一。鉴别永宣时期的佛像,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永乐时期的佛像,分为前期和后期。永乐前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开创时期,佛像整体造型、装饰风范基本成熟,但是一些局部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印度和尼泊尔造像的遗风。其特征表现为造像体态优美,形象妩媚,装饰繁缛,气质高雅。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莲花座上的莲花瓣,其形制细长饱满,劲健有力。因为这种莲花瓣形制不同于后来的莲花瓣,可以作为此时期造像鉴定的重要依据。永乐后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定型时期,造像的体态趋于平稳,很少见到三折枝式的动感造型。造像面部也发生了变化,嘴变大,人中变长,脸型较方。如果说永乐时期造像面相妩媚,有些女性特点的话,那么永乐后期则明显表现出大丈夫相特点,而且面相非常接近,千佛一面。而最为明显的也是莲花瓣,其形制比永乐前期略为宽肥,而且在莲瓣头部出现了卷草纹。这一时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兴盛时期,现在遗留下来的宫廷造像大多是这种类型。

    宣德时期宫廷造像基本承袭永乐后期风格,但也略有变化:造像身体更趋肥硕,略显臃肿。造像体量都较大,一般在20厘米以上。造像面部宽平,更趋近汉化和男性化。莲花瓣更加肥硕饱满,莲瓣头部的卷草纹饰更加繁缛,更具装饰意味。衣纹的质感比起永乐时期也更加强烈。简单地说,造像汉化程度加深。

    从制作工艺上看,一般都采用黄铜铸造。铸造方法是中原传统的失蜡法。造像都是整体合铸,无分铸和焊接现象。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部分仿品为红铜,并且有焊接痕迹。其次,从底款看,永宣造像上一般都刻纪年名款“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刻款形式完全相同,阴刻,六字款,字体柔美。刻款位置也完全一致,都刻在莲花座座面的正前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六字款中的“年”字的写法,其左边的一短竖习惯用一点来代替。“大明宣德年施”款中“德”字的写法,其右边“心”字上面都少一横。这两个字的写法与明朝永宣时期官窑瓷器款识上的“年”和“德”字的写法完全一致。造像的署款都是从左至右的顺读形式,而不是当时传统的自右至左的倒书格式。从佛造像特点看,造像高度多为20厘米左右,比较大型的造像虽然有,但数量极少。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