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作为中国的贵重金属,充当货币的职能由来已久。早在二千二百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就行使“郢爰”等金版货币,近年来,先后又出土多枚汉、唐时期的金质钱币,如五铢、开元通宝等,上述金钱和后朝代中所铸的一些金质钱,种类不多,它们大多不是流通货币,而是特意铸之,以作馈赠之用的赏赐钱,所以铸造数量均很有限。
大清金币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连珠纹。珠圈内部直书四个楷体大字“大清金币”,金币顶端铸有“光绪丙午年造”,底部为币值“库平一两”,两侧有五点花星点缀。背面铸有单龙戏珠,并被祥云环绕,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寓意。
中国最早的金币,要推战国时期楚国的印子金,即是有铭文的扁平金版,印有数个至数十个方形阴文“郢爰”印记,含金在90%以上,甚至达99%;另外的“郢爰”肖仿前者,只不过铸于陈地,也是楚国金币。除版状金币外,历代还有各式各样的金锭、金铤等金货币。由于金的物理属性及社会价值衡定性,金成为货币的理想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