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钧瓷的烧制工艺分为素烧和釉烧两个过程,而钧瓷釉烧工艺的整个过程又分为四个阶段,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钧瓷釉烧的阶段性过程:
1、第一阶段:氧化焰阶段
钧窑温度从点火到400℃,这一温度期间升温速度不宜过快,此阶段是氧化焰阶段,烧氧化气氛,用小火供烤,温度缓慢的上升。因为这时是排除窑具、胎体及窑室内的水分,如升温速度过快,胎体内的水分急速挥发而带来的气体膨胀,有可能导致产品开裂甚至炸裂。由于胎体经过窑内温度400℃以后,窑内水分已经基本排除,所以可以适当加快升温,直到转火温度达到1040℃,这一阶段需要时间约为5~8小时。此时釉面由于受热而产生膨胀,表面呈未烧结的多孔状态。由于氧化,釉内的各种有机杂质及低温沉积在釉面上的游离碳粒子基本发挥,就为第二阶段打下了一个良好地基础。
2、第二阶段:还原焰阶段(1040℃~1150℃)
窑内还原气氛的形成主要是由人控制燃烧程度来实现,通过人为可减少进风量,关闭闸门,氧气减少还原增大。在还原的气氛下,由于空气减少,窑内的火呈现浑浊状态,使烯燃料的燃烧不充分,致使窑中产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进入胎釉中,还原是物质失去氧气的一种反应,如氧化铁失去氧气后被还原成氧化亚铁,而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等等,使胎釉中的微量元素得到还原,从而实现釉变与胎变,实现并得到理想的颜色。此阶段是钧瓷釉烧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温度缓慢上升,此时的胎体开始瓷化,并接近烧结,达到烧结温度后,胎体的密度变大,收缩率变大,吸水率变小。
3、第三阶段:弱还原阶段(1150℃~1270℃)
弱还原阶段还要保持温度的上升,使釉面形成完好的玻璃体,达到成熟,由于高温下釉层流动,消灭了釉泡和针孔等缺陷,使釉面更加光亮。此时的弱还原气氛,是为了保证还原后的釉面在温度上升时不会被氧化,这一阶段必须严格防止氧化发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影响成品率的主要阶段,因此,以弱还原焰为佳。同时要保持调整好窑内温度,减少温差,并防止温度不稳定造成的升或降温。
4、第四阶段:氧化阶段
当窑内温度达到所需要温度(1280℃~1300℃)时,均热保温保持一到两个小时,这主要是为了尽量拉平窑炉同一断面不同部位及产品内外的温差,使产品内外的物理化学变化均匀、完全,使组织趋于一致,在生产实践中,适当的降低烧成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烧成的损失率。时间过后可立即停火,然后打开窑炉闸门自然冷却,冷却的过程开始阶段,温度下降的很快,随着温度的降低降温速度变慢,当温度下降到200℃左右,这时可以稍微打开窑炉的大门,使其快速降温,此时的胎体釉固化,显现颜色,釉产生液相分离,釉面固化,开片已经形成。此时大量的新鲜空气流入窑内和高温下的釉面接触,氧气釉面的氧化过程是颜色釉层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为的色层组织是指整个釉层是由多个颜色各异微小釉层组成的。因而不同的颜色釉必须在还原气氛和后期氧化气氛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形成。
以上就是禹州钧瓷釉烧过程的四个阶段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给大家介绍一位书法家:李长松,1951年生,河南郑州人。原军旅书法家,中国书协(军旅)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河南省民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郑州大学客座教授,郑州市少数民族书画家联谊会会长,郑州民族书画院院长。几十年来,得益诸多良师启智指教,加之本人刻苦研习,对楷、行、草、隶、魏、篆等书体均颇有研究,做到师古而不泥,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其作品被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经典》、中国艺术交流协会、《中国艺坛五大流派》、《中国书法名作大观》、《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等收录。
我们河南非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传承非遗手工技艺,推动非遗文化产业为目的的电商服务平台型公司。我们公司主要的业务包括书法、字画、玉器、瓷器、茶叶等非遗大师作品。主要通过手机端、端、PC端,三个销售前端,统一的后台数据管理,会员、商品、订单全部统一,让消费者随时随地下单购物。欢迎各界人士来参观!如需帮助或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