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月瓶是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抱月瓶是瓶的一种样式,明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关于宝月瓶的器形起源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是受西亚文化影响而出现的器形。此瓶始见于明洪武时期,盛行于永乐、宣德时期,清雍正初仍有烧制,后因雍正帝不喜欢此类器物,曾下令“嗣后宝月瓶不必烧造”,故雍正后期少见,到清乾隆时又有烧制。 在抱月瓶的一面,两只白头翁(字面意思为白头发的老人)鸟站在白色和粉色花枝的枝头。在抱月瓶的另一面,一对白色的鸟栖息在不同的开花树上,一对蝴蝶则在蓝紫色的翠菊上震动着双翅。
胎釉细润,精巧端庄。颈两侧置对称夔龙耳,玲珑别致。瓶身扁平,形若满月。全器以青花绘就,口沿外部绘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则绘蝙蝠作饰。腹部两面开光,一面绘春耕图之“耕”,图中农夫赶牛犁地;另一面则绘“耙耨”,农夫站立木耙上以牛拖行,以打碎泥块。两面背景相同,皆是双桐树下,阡陌相交,不远处农舍隐现,所绘人物面目表情及衣褶生动。其余边饰为青花绘团寿缠枝花卉纹,发色鲜艳翠亮,运笔流畅,繁而不乱,与莹白滋润的釉面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韵味。
-
明代永乐年间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产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为中华民族国粹经典之一。抱月瓶收藏价值很高!
永乐抱月瓶历看拍卖成交记录(部分)
LOT号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0228 明永乐 青花折技牡丹抱月万 万 920万nbsp;
1954 清雍正-仿永乐青花抱月瓶万 万 632.5万nbsp;
0283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抱月万 万 310万nbsp;
0074 明永乐 青花花鸟抱月瓶万 万 296.7万nbsp;
1351 明永乐 青花轮花绶带抱万 万 242万nbsp;
0277 明永乐 青花宝相花纹抱月 60-90万 万 131.4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