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 中国四大名玉 ”之一(其三为陕西 蓝田玉 、辽宁 岫玉 和河南 独山玉 )。传统狭义范畴特指 新疆和田 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这几年由于和田玉市场玉料出产品质的变化,或者说,玉料价格的不断走高,导致许多卖家纷纷放出“买到就是赚到”的口号,用以打开自身的销路。但不容忽略的一点是,玉料自身的品质决定其自身的升值空间。一件高品质的玉料,当然是升值空间巨大,买到就是赚到;但对于一些低品质玉料来说,其升值空间极其微小,更夸张的是有些玉料近乎于零的增值空间,反而会成为收藏者心中沉重的负担。这就成了收藏者对玉料品质鉴别能力的一场综合素质大评判。
和田玉山流水料可以看作是稍次于籽料的和田玉料,基本可以理解为高海拔的原生矿由于自然因素剥离矿床,滚落至冰山脚下后经受一些自然因素(比如雨水、冰川的冲蚀、搬运等)的“洗礼”,就从山料变成了山流水。价值相对较高。
这里我们讲解一下高端籽料的购买经验,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解了大量的购买籽料的经验教训和砍价技巧。通常高端籽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朋友们认为的又白又细的那种。大师们选料第一要素是脂份好!脂份好的料子一定是非常老坑的料子,老坑的料子通常浑厚、蜡质感较好,给人一种羊脂的感觉,这种料子通常很老崩,过灯无结构。这种料子通常维族的朋友一开价便是十几万或几十万,也就是一个手把件500克以下。这个时候,当你看中一个老坑料子,白度可以,细度也很好的料子不要拿起来就问维族朋友价格,这样一定问出一个高价。
1、和田玉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
通过文献记载及出土玉器的鉴定,对中国古代玉材的使用,大体上归纳为以下4 个大的阶段:
(1) 新石器时代 特点是以内地甚至本地产彩石作为玉器原料,主要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台湾的卑南文化为代表,主要的玉料有石英岩、硅质岩、透闪石岩、蛇纹石岩等。
(2) 从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新疆产的和田玉和内地产的彩石并存,和田玉的数量渐呈上升趋势。最迟到商代,玉材的使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据安阳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商代大墓等处出土玉器的鉴定得知,已有相当一部分玉料来自新疆和田,这时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还有千年之久,距今3000多年以前就开始把玉从新疆运入内地,有学者推测,早在丝绸之路向西开通之前,就已经有一条由新疆向内地运输玉石的玉石之路。
(3) 汉代到明代玉材以和田玉为主。到西汉中期,中原王朝和西域的交通畅通无阻,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运进内地。在各种玉材中,和田玉的质地、颜色都是其他彩石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自从和田玉进入内地后,不但渐渐排挤了彩石,在各种玉石中也惟我独尊。汉代的诸侯王墓中出土的许多玉器如河北满城刘胜墓、安徽淮南王墓等,据鉴定多为和田玉。而民间用玉则大部分为独山玉和岫玉。从秦汉以后几大玉材产量比较来看,就质量而言,其次是独山玉;而就产量而言,情况刚好相反,和田玉最少,这也是其珍贵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