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齐白石开始了为时7年的远游,期间先后游历了陕西、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江西、广西、广东、香港等地,沿途真实、鲜活的山光水色是刻板的程式规范远不能比拟的。
1902年至1909年的“五出五归”成为了齐白石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更为其山水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年间,行万里路的齐白石饱览了大半个中国的山河美景,远游途中积攒了大量的山水写生画稿。远游归来后,他根据写生画稿所创作的山水画,构图新颖、立意独特,画面中的真山实水大大提高了其山水画的生命力,展现出不同于早期山水画的全新面貌。
齐白石的山水画,是一个介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世界,是遥远的桃源仙境与批评的田园牧歌相融合的笔墨天地,是他内心对自然、对生活的种种怀想与感悟。
具体而言,齐白石40岁之前创作的山水画习惯上被划为风格的早期。现存最早的齐白石山水画应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山水人物图》,上款为“凤鸣”,钤“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印。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总体而言是仍未脱《芥子园画谱》的束缚,构图仍嫌刻板,个人风貌尚未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