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而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钱币之学。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通宝为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面文书“康熙通宝”,钱背穿孔左右为满文“宝泉”,标明了此币的出处。宝泉局为清朝户部所设立的铸造钱币的工厂,是中央直接管辖的铸钱场,铸造的钱币比一般的更为精致细腻。此枚钱币包浆浑厚温润,字体端庄,蕴含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