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工商业兴盛,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窑也兴旺发达。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玉壶春瓶最早出现在宋代,以后历代都有烧制,但每个历史时期的造型和装饰都略有不同。从宋至清,年代越晚,瓶的颈部越短,腹部越大、越圆,圈足越宽。
釉彩装饰在宋代目前仅见北方窑口的品种,如定窑的白釉刻花、磁州窑系的白地黑彩或褐彩等;元、明时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白釉(元代为卵白釉、明初为甜白釉)等;到清代又增加了粉彩及其他颜色釉等品种。
玉壶春瓶由开始的酒瓶之用,逐渐演变为插花之用,后来也用来作陈设瓷,如雍正、乾隆年间的粉彩、珐琅彩玉壶春瓶都是用作陈设瓷。青花等玉壶春瓶也多用作陈设器,在古时宫廷和民间大量存在,堪称陈设瓷器中的经典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