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夏季,气温上升,昼长夜短,万州各处工地建设如火如荼。如何有效防范和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发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5月起,万州区建委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扬尘专项整治进入了督查阶段。针对工地扬尘,区建委制定了十大扬尘防治措施,包括工地须安装扬尘监控系统;能硬化的场地硬化,不能硬化的场地必须绿化和覆盖;工地必须配备保洁人员随时清扫;严格湿法作业等等。
今年,万州区城乡建委把扬尘管控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印发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扬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建成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措施,促进我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提高扬尘控制水平,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按照方案要求,各建筑工地必须采取十大扬尘防治措施。 首先是强化扬尘控制信息化。所有在建项目施工现场进出口必须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监控进出车辆是否冲洗和带泥上路。在城市主干道两侧施工现场及土石方工程,必须全部安装扬尘监控系统。当扬尘监控系统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值大于75微克/立方米时,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值大于150微克/立方米时,施工现场必须暂停施工。当扬尘监控系统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值小于75微克/立方米时,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值小于150微克/立方米时,施工现现场方可恢复施工。在长江之星、蓝湖彼岸、郦景蓝湾等智慧工地上,扬尘监控数据还联网到重庆市建委,可实现实时监控。
运输车辆、施工车辆冲洗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包括工地进出口必须设置洗车池、冲洗槽、沉砂井、排水沟等车辆冲洗设施,配置高压水枪或工具式冲洗设施。工地出口的车辆冲洗位置保证夜间照明,车辆离场前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冲洗作业,特别是车身、挡泥板、底盘、轮胎等部位,不得带泥驶离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