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两夜课程,60个工具,80个方法浓缩李践老师30多年创业经验,名额有限,添加为您提供全方位咨询辅导和学习工具;
我和我的企业,致力于品质研究20多年,创建了三大集团公司,至今仍在各自的领域中保持着高增长。为什么?因为拥有品质先机,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中国的任何行业任何企业来说,建立品质竞争力,都是目光长远的。
未来的商业世界,是更加考验企业和企业家的时代。当全球经济缺少亮点,产品创新乏力,当市场日趋饱和,销量达到瓶颈;当生产要素上涨,成本砍无可砍,我们手中的武器,还剩下什么呢?
唯有品质!
每个管理者都会强调品质,但是,很多管理者对品质的认识,都只停留在学龄前!很多管理者自以为很重视品质,但从我深入企业和自己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中国企业对品质的识知实际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误区。根据多年来对品质管理的实践,我总结出企业在品管上存在的六大认识误区:
没有标准,以差不多为原则
提升品质和成本是对立的
品质问题只是一线工人的事情
销量比品质重要
成本永远比品质重要
失误率和品质无关
误区1:处处都是“≈”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这个人可是人人都认识啊。
胡适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揭晓了谜底: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是中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有一双眼睛,但经常看不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对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记性不太好,思想也不够缜密。他常常说:“凡事差不多就好了!”
“差不多先生”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白糖,他买了红糖回来。他妈妈责怪他,他摇摇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都差不多嘛!”读书的时候,老师问他:在北京西边是哪一省?” 他回答说是陕西。老师说,是山西。他听到以后说:“陕西和山西不是差不多嘛?”后来工作了,在一个当铺里当会计,经常把十记成千,或者把千记成十,老板责怪他,他觉得很委屈:十和千就是多一撇,少一撇,差不多嘛!
后来,他生病了,要找王医生,但家人没有找到王医生,找到了汪医生,但汪医生是兽医,他觉得也差不多,于是,汪医生用治牛的方法给他治疗,“差不多先生”因此一命呜呼!临死前,他用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活人和死人,也差不多!”
胡适先生在1919年就提出,中国的文化有一种核心,就是差不多。中国人的性格大而化之,“大概”、“好像”、“差不多”、“马虎”、“随便”、“将就”,是中国人的常用词。而我们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很多企业员工,对品质的要求心里都是“≈”的概念,抱着差不多的想法!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品质没有差不多!如果都是差不多,那品质就千差万远。
差不多的处事方式,是导致差不多先生悲剧人生的根源,差不多的思想,是导致一个国家覆亡的主因,对品质差不多的态度,是一个企业失败的关键。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打破品质不可能完美的固定思维,认真做好每一个生产步骤。
差不多先生词典:大概,好像,差不多,马虎,随便,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