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历史的发展有它的轨迹,同样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货币——这一象征着文明进程的重要产物也有它的进化轨迹。
时代的车轮前进到了19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带动的工业革命的兴起,人们对于新兴的工业产品越来越喜爱与依赖,国际贸易无论从数量还是品种上呈现爆发式的发展,这就对货币产生了更新的要求——国际化的统一标准、能够代表各个国家的标识、经久耐用的可靠性、在国际贸易中的互通性等,根据当时世界格局的形势银币成为了主要的贸易货币,世界各大强国纷纷开始用机器制造银币并马上成为世界主流货币!
时值晚清光绪年间(1880年左右),中国的洋务派主要人物张之洞、李鸿章等引进欧洲先进的造币机器,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当时经济最发达、对外交流最早、最思想开放的城市开始铸造中国近代银元——光绪元宝,并取得了成功而且很快向全国开始发行流通,短短数年时间里一举取代了原有的传统货币成为了当时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和对外贸易货币,为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贸易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光绪元宝起初铸造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个版本,“江南省造”、“广东省造”、“湖北省造”等几个省份的由于各方面原因无论从铸造数量上还是现在的存世量上都是比较稀少的,所以这些银元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都是被很多收藏家关注或者高价收藏的。
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当时的满清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铸造并发行机制货币,全国共有十九个省份(包括户部)纷纷购置进口机器、聘请外国的技师和模具雕刻大师开始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银元——光绪元宝。随着越来越广泛的发行和使用,人们发现了新货币的诸多好处,最显著的就是在进行买卖时不用再称银子的重量和辨别白银的成色了,因为在机制银元的过程中对白银的重量和成色有了相对统一的规定,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方便了广大的人民。
当然,在银元发行流通的时候也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当时对银元的重量上当时的保守派和洋务派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保守派认为要保留传统,银元要以“两”为计量单位;洋务派坚持要以与国际接轨为主,银元必须要以“元”为主。这就是在清晚时期出现的“元两之争”,在这一时期银元的铸造是五花八门的,有“库平一两”的广东省造等,也有以“元”为“库平七钱二分”的江南省造等。经过短暂的“交锋”,以洋务派坚持的“元”战胜了保守派坚持的“两”,自此中国的货币彻底与世界接轨了!
时至今日,很多光绪元宝都湮灭在了这一百多年的混乱岁月中,偶尔有一些存世的都被世界各个大收藏家购买收藏着,更有甚者为收集齐光绪元宝大全套银元不惜万金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苦苦搜寻自己所需要的光绪元宝银元,这也造成了现在古玩市场上光绪元宝银元的成交价格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收藏光绪元宝银元过程中去辨别真假将在下一期的文章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并会对光绪元宝银元各个稀有版本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