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就是这个意思。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真正的行家是不能随便给不懂古玩的人鉴定真假的。如果明明是一件真古玩,而这位帮忙掌眼的人硬说是假的,而且不敢与卖家见面探讨,一定要小心了,这个人要么不懂行规,要么就是有目的有企图。在业内可以帮藏者掌眼鉴定,但是鉴定要懂保密规矩,并且要具备多年的了解,重要的是要了解鉴定人的诚信,眼力,水平。
高古瓷和明清瓷是古陶瓷收藏的两个部分,两者本不应该被分开的,形成这种现象有历史的原因。中国古陶瓷收藏从明代开始,主要收藏宋瓷,明代中晚期开始出现的玉器和瓷器,证明其收藏之风颇盛。到了晚清才形成两个板块,是因为当时古陶瓷的经营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个是上海,一个是上海。
上海的藏家主要是达官贵人,他们在皇城根下高古瓷,目前业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高古瓷应是指南宋以前,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高古瓷器仅指唐宋时期制作烧成的瓷器。这两种说法中,前者认可度比较高。因此,目前市场上说的“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指的是明清以前的瓷器。
他说:中国的古瓷分明清官窑板块和高古瓷板块。“明清官窑”的板块,按照瓷器烧制的种类,可以分成“明青花瓷器”、“明代彩瓷”、“明代单色釉”、“清代青花瓷器”、“清代青花釉里红”、“清代斗彩”、“清代五彩”、“清代粉彩”、“清代单色釉”等单元。“高古瓷”板块,通常指的是元以前的瓷器。“高古瓷”板块又可以细分成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单元。
目前的古瓷中,明清官窑瓷器已经非常稀少,而年代更久远的高古瓷则更少,而绝大多数都被藏入的大博物馆之中,因此在市场中流通的数量就更少。这其中,又以宋元瓷器尤甚,以汝窑瓷为例,目前,汝窑传世品仅60余件,其中台北“故宫”收藏24件,上海故宫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馆收藏8件,英国戴维特会藏有7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1件,美国圣路易美术馆1件,天津博物馆1件,另有两三件在私人手中收藏。
东莞市收藏家协会理事何志坚在描述高古瓷的稀少时说,鉴定专家到东莞给收藏家开办讲课的时候,讲到高古瓷的特点及数量的时候,都会调侃一句“大家不要做梦。”意在跟藏家强调要收藏一件高古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购买时要非常谨慎,不要抱有捡漏的心理。
几年前,高古瓷的市场确切地说是在海外,尤其是在欧美的纽约、伦敦。这跟过去的历史有关,在过去几百年里,欧洲家族式的长期收藏造就了海外收藏中国陶瓷的历史传统。去年翟健民到松山湖开讲座的时候,给在座的藏家看的诸多图片中,其中有一件是宋代茶叶末釉碗,这个碗在一位日本的藏家手中藏了60年。翟健民说在日本瓷器收藏家手中,有一些高古瓷,都是早年间收藏的。
国内市场的藏家在前几年大多数目光都盯紧明清官窑瓷器,再加上对高古瓷的知识积累不多,出手都比较谨慎,不敢轻易触及高古瓷,再加上欧美买家大多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因此,中国高古瓷的价格在海外普遍高于国内市场。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被全球古董界巨擘的伦敦古董商艾斯肯纳兹以1568.8万英镑拍走,高古瓷的价格也从此开始上涨。
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历史源远流长,是非常稀缺的、无法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这就决定了它永远是财富阶级追求的对象。
很多朋友第一次看到某件艺术品时,往往会第一时间就为之心动。人的心理活动中,往往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因为熟悉而亲近,而喜爱。在看艺术品时,人往往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