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行家是不能随便给不懂古玩的人鉴定真假的。如果明明是一件真古玩,而这位帮忙掌眼的人硬说是假的,而且不敢与卖家见面探讨,一定要小心了,这个人要么不懂行规,要么就是有目的有企图。在业内可以帮藏者掌眼鉴定,但是鉴定要懂保密规矩,并且要具备多年的了解,重要的是要了解鉴定人的诚信,眼力,水平。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件商品的市场价格应与其实际的价值大体相等,同时,随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随价值上下波动。而从艺术品交易的角度看,情况要复杂得多。艺术品价格的复杂性,须引起投资者的重视。
它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形貌纹饰,然后施以通明釉,在1280℃的高温回复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要所喜欢。青花瓷不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年月的消逝,也越来越展现出自身的出资珍藏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经常遭到买家追捧,明清青花瓷身价更是成倍上涨,青花瓷行情可谓长盛不衰。权衡青花瓷价值的崎岖可从这几方面看,从器型看,厅堂的部署用具贵,文房四宝次之,生涯用品再次,器型奇异希罕者也易拍出高价;从制作难易水平看,制作难度高、乐成率低的青花瓷如葫芦瓶、四方瓶、六方瓶等珍藏价值要高许多;从色种看,青花斗彩贵,青花粉彩次之,彩底青花更次之;从纹饰看,人物画尤以侍女画贵,动物次之,花鸟再次。
在一次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66亿港元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的天下拍卖纪录,这也使得珍藏界先更多地关注明代的青花瓷器,而在这其中又以永乐和宣德时期的藏品受追捧。
明代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明初,特殊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入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一律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乾隆天子崇尚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乾隆天子将青花瓷器又爱称为“宣窑青花”,据《唐英督陶文档》纪录,单在乾隆三年六月份烧制“宣窑青花”约50件,如大件的有“宣窑青花放大马卦瓶一件”、“宣窑青花梅瓶一件”、“宣窑青花三果梅瓶一件”、“宣窑青花八宝高四茶壶一件”,小件器皿有“宣窑青花四寸碟一件”、“宣窑青花莲子茶盅一件”、“宣窑八祥瑞大碗一件”等,可见乾隆天子对宣德青花瓷器之喜欢。清乾隆时期仿烧宣德青花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青花色泽、笔触、纹饰上,青花发色较康熙的更浓丽,具有永、宣时期入口钴蓝料(苏麻离青)的发色浓艳的特点,细节上以点点笔触仿制永宣青花的晕散效果。
清仿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从雍正先,在雍正朝之前的康熙青花瓷器则偏向明晚期崇祯时期的“翠毛蓝”青花,笔触多平涂,无雍正、乾隆年间因仿造永宣青花的“点点晕染”效果,青花发色更青翠。康熙的翠蓝青花独树一帜,清晚期的光绪年间尤为热衷于仿效康熙青花效果,可以说清代仅青花瓷种别,便已姿态多样,各领风骚。
当目前的专家漫天飞,鉴定水平严重滞后以及鉴定与经济挂勾的情况下,说了实话反会遭到各种指责和攻击。
艺术品投资回报率的利好,在国际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早已是必备的投资标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资项目中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极财富”,属于高附加值资产,其回报率已远远超过了股票和房地产。意大利收藏家贝利尼曾说过:“世界上只有艺术品是有价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艺术品的增值率是95%。就像在二战期间,外国侵略者利用战争,掠夺了他国的大量艺术品,因为他们懂得,艺术品才是无价之宝。”如此惊人的高回报率也是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寻找对抗货币贬值的投资品种,正成为公众热心的话题,艺术品正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人们倾心的投资避险工具,有观点甚至认为,艺术品投资是当今投资领域的后一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