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蒙元嗜酒习俗的见证,它是元代制瓷业大发展的象征;它的造型迥异于前代同类作品,在元代,它还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和卵白釉的新品类;因元代天才瓷匠的潜心琢磨,得以独创出世所罕见的品种;同时,它也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其中黑陶高足杯是目前已知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高足杯.
古时随着酿酒技术的进步和饮酒之风的日渐盛行,酒器也随之得到不断地改进,经过历朝历代的积淀,衍生出名目繁多的杯类酒器,高足杯也是其中之一。对这种上部为杯或碗形,下部为高柄当足的器物,早期的历史文献不见记载,直到五代十国的周羽冲《三楚新录》才出现“高足碗”的名称。在出土的殷商文物中,青铜酒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就有高足杯;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盛行,漆制高足杯频频出现;秦汉时期,玉质高足杯风靡一时。进入南北朝以后,青瓷烧制的杯类产品大量涌现,及至隋唐宋金时期,都有高足杯出现的痕迹1271年,蒙古人入主中原,同时也带来了以高足杯作为酒具的器用习惯,这种用五指抓握的豪迈饮酒方式与宋人斯文的饮酒方式截然不同。同时,草原文化的审美趋向也使得元代陶瓷出现了许多新面貌,从品种到纹饰、器型,无不与宋代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
与前代瓷质高足杯相比,元代高足杯的器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杯身敦厚似碗状,长柄小圈足的造型的高足杯给他们带来了生活方式上极大的便利,修长的把柄便于他们系于腰间或挂在马背,高足杯遂也被称为“马上杯”。同时,在釉色上,如元代的景德镇窑在陶瓷品种上创新了卵白、青花、釉里红、铜红、钴蓝釉瓷,开启了中国陶瓷史上彩瓷主导的新风尚。景德镇窑不仅成功地烧制了青花、釉里红高温釉下彩瓷高足杯,还独创出精美绝伦的高足转杯。因存世量较少,目前市场上传承有序、精致、保存完好的高足杯才能在拍卖会场上拍出高价,甚至是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