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竹子币就不得不提起“甲秀楼”,大概的意思就是科甲挺秀之意。此楼乃是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汇集了许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墨宝。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则位于甲秀楼上,经过几毁几建,在1981年维修一新。
这枚银币于1949年7月开始筹备制造,10月中旬开始试制,11月3日通告发行,并允市面交易及一切税收一律接受,不得歧视。到11月11日因闻解放军进入天柱县境内,遂停止制造,人员撤离贵阳。短短不足一月,制造量少可见一斑。这枚国民党统治大陆最后发行并流通的银元也成了中国最后制造发行流通的重金属货币。
民国二十八年前,铸造此币的预言和赌注:“十年后国民党要完了,中华民国要完了”。这就是民国二十八年贵州竹子银币的艺术主题。民国二十八年贵州竹子银币,字体清秀细顺,微有币面边沿齿花,特别是在二十八年的[ 二] 字上,刻意向下方刻制,留有加[ 一]的空间。字面没有锤刻,肺腑之言全在“甲秀楼”里蓄藏,文人雕塑家把“甲秀楼”比做国民政府,一层一层的用微型艺术刻画给政府要员和军人看的。此币与[ 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灶。黔宝] 的银币制作有同师一母之工艺”
该藏品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贵州省造壹圆竹子币,此币正面中央为贵阳市的甲秀楼图案,外圈上边缘铸“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下边缘铸“贵州省造”字样,均为楷书;左右端稍下侧分镌五瓣花图案。背面为金竹三株图案(因贵阳市在*即称“金竹府”,1942年建市时首任市长何辑五还以金竹为市徽),左右两边镌楷书“壹圆”二字。此币铸期短,铸量小,存世真品数量极少,属贵州银币大名誉品种,非常珍贵。此币设计巧妙,地方风味浓郁,有巨大
投资价值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