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回收红木家具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20世纪30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黄花梨家具图考》,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书中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令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叹为观止。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亚洲特别是港台地区的明清家具收藏,在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后,引起了港台收藏家大量涌入内地搜觅明清家具。港台收藏家开出的价码,极大地激发了大陆家具商的热情。他们深入城乡,到每一间旧宅老屋内搜寻,以极低的价格搬走黄花梨、红木、乌木、鸡翅木等明清家具,从而使明清家具的价格暴涨了近10倍。在古董家具外流的高潮中,国内的收藏家也开始了古典家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国人的是迅速上升的价格,收藏古董家具除了保值,还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家具的艺术魅力。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清家具的交易已成为古玩买卖中的重头戏。
一些专家指出,在各种传统收藏品中,如中国书画、陶瓷、古玩等价格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明清家具仍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存在着巨大的差额,未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收藏明清家具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保值投资行为。
红木家具为什么如此昂贵
作为我国古典家具中的精华,明清红木家具近几年已成为收藏家们四处收集的宝贝。由于明清以来的大量采伐,已经成材的海南黄花梨几乎被采伐一空,印度紫檀也非常稀缺,而黄花梨木长成材需要80年左右的时间,紫檀木则需要上千年。海南黄花梨木是红木中的,其成材在清代就已经枯竭,每斤达到了数千元,而其他黄花梨木原料在三五年之内也即将枯竭。
作为我省在明清家具收藏领域颇有研究的国家出境文物责任鉴定员范舟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留存的古旧明清家具将会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资源匮乏的现实也就越来越难满足收藏者们的愿望。
收藏瞄准明清家具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古典家具的较高成交价主要出现在国外大型拍卖会上,近两年国内拍卖市场也出现一些精品明清家具,从公开的成交价格来看,明清古典家具每年大约有20%的增幅,2004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的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成交价达到1100万元,刷新了中国内地古典家具的高成交价,此件作品在2002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曾以943.8万元成交。国家出境文物责任鉴定员范舟分析,明清古典家具在实用、美观和增值潜力三方面都具有极佳的选择优势,是日益引起收藏和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