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 :收藏界人外有人,许多知识、技巧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为人谦诚,虚心求教,方能接近真知,增长见识。
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复杂的高智能劳动,正因为此,艺术品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价值的难以量度性、稀缺性和无限增值性。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古玩买卖和收藏需要传统文化知识做为经营和收藏的支撑,因此绝不是短期就可获得经济效益的,他需要通过长期专业知识的积累过程,才能缓慢产生收藏和经济方面的收效。由于长期以来,某些所谓的专家把收藏的核心思想体系引向了单纯以投资为目的,用一系列的歪理邪说,忽悠误导人们搂簿捡漏,淘宝能一夜爆富的錯误导向,造成了收藏观念的混乱,当藏者们上当受骗,在经济和情感上受到双重伤害以后,便失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古玩市场再想回到过去市场的虚像繁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专家称,作为马上民族,元代的统治者蒙古民族喜欢大件器物,使得传世的元青花瓷器多为大器。如体积硕大的青花大盘上将军罐梅瓶等。明清两代青花力争向元青花学习,只是因社会动荡等缘故,“学艺不精”,难见元青花的神采。
由于险些集中了文物所有“值钱”的理由,2005年7月12日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这一价格不仅仅缔造了中国瓷器的成交纪录,同时也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价格。
元青花小梅瓶的新成交价格,元青花小梅瓶在那里拍卖好快
唐宋兩代,也有青花,且有外銷,但終因戰亂而沒落。現時能見到唐宋瓷器不多,青花更少,也發現過少量宋青花的碎瓷片。
元代是中國瓷器發展轉折期,且在質素方面有飛躍。元代嘉得四海年間,曾在江西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元青花的燒製及其成就,與此有關。
青花瓷的製作,是在瓷胎上先以鈷料(氣化鈷)繪畫,再覆罩一層透明釉燒製而成。青花幽青翠麗,釉面溫潤如玉,形成強烈對比,卻又相得益彰,給人以寧靜舒適逸緻深沉寛闊的視覺和感覺享受。
作為愛好元青花的珍藏家,陳兆實先生指出,元青花的歷史有六七百年,但元青花的發現和研究才六七十年。以是,從考古及學術上說,還比較起源,文獻資料的發掘,還必須繼續起劲,這樣才气使國人對元青花有更深入更精確更周全的認知,並展示元青花所蘊含的所有文化內涵。
青花瓷以白地青花為主,還衍生出五彩青花紅彩青花黃地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孔雀綠釉青花等品種,但由初至今仍以白地青花為簡潔清新大氣,也受珍藏家歡迎。陳兆實先生所珍藏的四爪雲龍紋梅瓶,也正是白地青花。其展現的雲龍紋也是元青花中較多見的花紋。
兆實先生所珍藏的這件元青花梅瓶,已被專家確證為官窯,且形状也確實很是细腻,給人以溫潤飽滿鮮豔亮麗之感,畫面疏密有致層次清晰筆健流暢十分生動。據兆實先生介紹,此瓶由上下兩段拼接而成。外壁接合處經過打磨,一眼看去,天衣無縫。內壁接痕,則仍清晰可見。器底部有經切削的螺旋紋痕迹,削紋較粗較疏,圓足內外沾有窯砂,有些已熔入釉中,但均不影響外觀。此梅瓶小口平肩劍腹四爪腹稍肥肩豐潤雲龍紋。
恒: 收藏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有建树。倚财恃重,能聚物于一时,未及收藏之髓,亦不能持久。
其实极少人知道业界存在着深层次原由,简单的说收藏家,商家,玩家,行家,爱好者都有不同的目的,因此他们之间都有不同的身份定位,不同的学习实践过程,对古玩及藏品有不同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凡是不了解这些专业知识的就是花钱买胡闹。
作为今天的收藏者,我们面对历史难得的机遇(历史以来全国持续大规模的建设),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对历史遗物进行收藏,以体现个人的文化价值和个人存在意义。当然,收藏的经济价值和单纯的“把玩休闲”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文物古玩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推手。可是面对庞大的收藏群体(据说7000多万,感兴趣的起码1亿以上),市场上的真品文物古玩无疑是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收藏需求的。于是,仿造和做伪的“文物古玩”就应运而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算起,短短30余年,全国古玩市场和古玩店中95%以上都是这类仿造品。尤其地下的仿造程度越来越高新,这给整个收藏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很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一些知名鉴定专家,基本都给废掉武功。收藏队伍里的鱼目混杂和一些人的贪婪,仿造者和盗挖者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整个行业里的真真假假,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真正的血腥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