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望 “欲”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收藏家的欲望而同普通人的欲望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超出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打破他们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所以,收藏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
而且这些土豪们下手也是越来越阔绰。
一般而言,在一个政治及社会比较稳定的社会里,艺术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总体上是比较平衡的,如果说有上升,也是两合同步上升。但在兵荒马乱或社会大动乱的年代里,两者之间便发生不平衡。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末、抗战期间,和民间收藏无法保存,人们食不果腹,便大量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此时艺术品价格便宜,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收藏条件,不失为艺术品投资的好机会。中国现代史上的文革时期,把艺术品收藏视为玩物丧志的颓废行为,把珍贵历史文物视为封资修,收藏者和创作者纷纷抛售自己的藏品或作品,一时价格与价值严重脱离,一落千丈,几十元钱能买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高古瓷是指明清以前的瓷器,但仍有不同的看法分歧:一种看法认为瓷器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存在的各种条件,瓷器的产生年代应定在东汉。因此高古瓷是指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另一种意见认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还没有真正达到科学意义上的瓷器标准,是处于半瓷半陶的性质。到隋代才有了真正瓷器出现。因此高古瓷应不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在内,而是仅指隋唐五代唐宋时期的制作烧成的瓷器。另外还有一种顺应市场需要而生发的内涵更少的观点认为,高古瓷就是宋元瓷器。因为近两年来宋元瓷器更频繁地亮相在国际国内的艺术品拍卖会上,相对于明清瓷器而言,元宋唐瓷器时代早,高于明清之上,且存世稀少,所以称之为高古瓷。但不管哪一种观点,大家都一致地认同高古瓷至少是明清以前各朝代烧制的瓷器,并以此术语统称之,从而与明清瓷器在各个方面区别开来。
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一场名为“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拍卖会,其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拍出,刷新了宋瓷拍卖的天下纪录。对于宋瓷市场无疑是一大利好。事实上,与一年前相比,现在宋瓷的价格上涨了30%~50%。但与明清瓷器相比,现在宋瓷的市场占有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价格尚未完全体现其价值,因此业内专家普遍以为,宋瓷,特殊是五台甫窑的瓷器,有着极大的升值空间。
高古瓷鉴定方法:
1、看造型: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瓷器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看瓷器的造型来鉴赏高古瓷。
2、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高古瓷器,因为不同的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胎釉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一时代、同一品种的高古瓷胎釉也会有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从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方面,来鉴赏高古瓷。比如说,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胎质坚致,胎色为紫黑色。
3、看工艺:不同的瓷器工艺、装烧方法、燃料等,都会让高古瓷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说,宋代定窑高古瓷器,使用的是覆烧工艺,瓷器口沿无釉,俗称"芒口"。
4、看纹饰: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观,体现在高古瓷器上,就会具有不同的花纹。比如说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
5、看彩料:高古瓷上的釉彩,也是鉴赏高古瓷的一个重要因素。釉彩成分不同、烧成条件不同,高古瓷的呈色也就不同。
6、看款识:款识就是指印、刻、划在陶瓷器上的文字,不同时代的高古瓷上的款识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以上几个角度来鉴赏高古瓷,大家基本就可以判断出高古瓷的自身情况.
前些日子和一亩田艺术机构的藏家朋友聊及此事,起初曾对他收藏的初衷表示怀疑。在他看来,希望通过收藏获利实际上是在自寻烦恼。因为经济学已证明了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意义甚微,很难取代证券等其他金融工具,难以作为抵御金融系统风险的有效工具。收藏本身包含了储藏和维护的成本,他说开始做收藏至今一直在付出,没有红利或利息。不过,他谈到的另外一点我非常认同,收藏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藏者到底选择了什么样的藏品。
今年春拍与往年大的不同,就是拍卖日程的变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视角。因此,笔者根据拍卖日程、拍卖平台、艺术品板块与市场周期这四个因素逐点剖析了其对今年艺术市场走势带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经济乍暖还寒,令艺术市场在行情调整的第六年后仍然蹒跚而行,市场各方正期待新周期的来临。
恒: 收藏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有建树。倚财恃重,能聚物于一时,未及收藏之髓,亦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