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清铜币”一度成为收藏界追捧的宠儿,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动辄上百万的天价。据了解,香饽饽的“大清铜币”收藏价值极高,但是“大清铜币”存世量极为稀少,一般古玩市场上的多为伪造品。如今“大清铜币”价格一路狂飙,导致伪造情况越演越烈。
大清铜币与其它艺术品相比,更受藏品专家们的喜爱,少则几万元,多则百万、千万元的天价货币,往往成为藏家们积极追寻的目标。始铸于1900年、止于1911年,又名清代机制铜圆的大清铜币,是光绪到宣统年间主要在市场上流通的钱币类型。因为这类钱币的铸造时间只有十二年,且版面居多,年代已久,市值各异,故能留存到今天,确实是世之罕见。
清代当时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圈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造的铜圆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清代当十铜圈一般为光边,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圈。也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圈。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鄂”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与“湖北大清龙”之分;“湘”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zui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 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以zui普通,zui常见的版式为基础,通过比较,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清铜币在各地拍场上的行情一路看涨。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场上,一枚刻有宣统三年的大清铜币二十文,曾以128万的高价在当场成交。一枚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试铸也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进行售卖,成交价为121.85万元。如此让人不敢想象的买卖交易,足以印证大清铜币是藏品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大清铜币图片及价格介绍:近几年“大清铜币”成为收藏界追捧的宠儿,动辄上百万的天价。例如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以315万元拍出,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以289.6万元拍出,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字当制以271.3万元拍出,丙午(1906年)户部大以250.4万元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