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双狮瓷枕是如何定价的

  • 发布时间:2018-08-27 02:30:15
    报价:面议
    地址:广东,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南区六道航盛科技大夏502
    公司:深圳市御鉴艺品文化有限公司
    手机:18879857699
    微信:boguyishuwang2008
    电话:0755-89213690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不过,数字与艺术的全面结盟,可不止是艺术电商这一种方式。艺术知识和资讯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在网上完成。几乎每座博物馆或美术馆,都有了自己的线上展厅。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均已开设了导览和公众号,许多民营美术馆如时代美术馆、21空间美术馆、风眠艺术空间等还更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每次展览与讲座制作导览Ap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这些土豪们下手也是越来越阔绰。

      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铜枕等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多的则是瓷枕。瓷枕是一种生活日用品,它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据说初是作为陪葬的冥器出现的,以后逐渐成为卧室的寝具和号脉的工具。瓷枕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这一时期的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雅俗共赏的工艺品。明清以后,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宋朝有“张家造”,此外还有“赵家造”、“王家造”等等。今天看来,千余年前宋人生产的瓷枕仍可谓之“美不胜收”,比如一鹭鸶置身芦苇之中,双腿岔开,回首相望,用笔寥寥,一派生机;一孩童持竿垂钓,神情专注,几条小鱼欲咬欲溜,意趣盎然;两束萱草,丰满柔韧,舒展大方……

      瓷枕发展总的来说是年代越早尺寸越小。唐枕中常见不足一拃长(张开拇指和中指间的长度)的,人称脉枕,是否为号脉专用有待考证。宋枕尺寸适宜,辽金以后,尺寸加大,可达尺半,显得笨拙。瓷枕为生活用器,常随亡者下葬。因历史淘汰,极少见传世品。瓷枕为平民百姓所用,皇帝老子大概嫌硬,另有所枕。于是,瓷枕中透着一井气,说白一点是俗气。这股俗气使后人得以窥见宋人的情趣。宋人图安逸,不尚浮华,干不出唐人那等辉煌热烈的事来。两只鹌鹑,一行飞雁;顽童蹴鞠,赶鸭捉鸟,无不流露宋人知足常乐的人生观。你可以想见宋人在人口增殖、物阜民丰之际,陶醉于这种“小家碧玉”的气氛之中,自得其乐。

      它与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造型不同,与宋代湖田窑双狮枕相比,釉色造型类似,但细部处理不相同。此枕的底足麻布印纹又与潮州宋代笔架山窑发掘器物底座麻布印纹基本相同。此枕虽为残件,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实物。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明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对此,《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咏宋代瓷枕曰:“修内当时秘,千年制朴淳。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这时期有不少生产瓷枕出名的窑口,如河北定窑、磁州窑、上海巩县窑、湖南长沙窑、江西景德镇等。造型有长方、八方、银锭、花瓣、如意云头,等等。著名的品种也不少,如珍珠地划花枕、白地黑花枕、青白釉枕、三彩枕等。

      我国瓷枕大约始创于隋朝,有脉枕、生活用枕和殉葬尸枕三类。唐代枕形体较小,以长方形为多。宋代南北窑广为烧制瓷枕,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椭圆、八方、银锭、鸡心以及婴孩、卧女、伏虎、双狮等器型。如定窑的孩儿枕,景德镇窑的青白釉虎枕、青白釉双狮枕,磁州窑白地黑花枕、彩绘凤菊纹枕等,都是我国瓷器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宋代瓷枕的造型、样式非常丰富,尤其是以塑造为兽状者较为多见,无不是造型精巧,制作细腻。而就此件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而言,制作者巧妙地把狮子、彩球和瓷枕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可谓是独具匠心,给整件器物平添了一份美感,充分体现了宋代瓷枕制造的工艺水平。

      作为今天的收藏者,我们面对历史难得的机遇(历史以来全国持续大规模的建设),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对历史遗物进行收藏,以体现个人的文化价值和个人存在意义。当然,收藏的经济价值和单纯的“把玩休闲”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文物古玩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推手。可是面对庞大的收藏群体(据说7000多万,感兴趣的起码1亿以上),市场上的真品文物古玩无疑是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收藏需求的。于是,仿造和做伪的“文物古玩”就应运而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算起,短短30余年,全国古玩市场和古玩店中95%以上都是这类仿造品。尤其地下的仿造程度越来越高新,这给整个收藏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很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一些知名鉴定专家,基本都给废掉武功。收藏队伍里的鱼目混杂和一些人的贪婪,仿造者和盗挖者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整个行业里的真真假假,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真正的血腥江湖。

      如果你身边有喜欢收藏的朋友,不妨多去走动一下,密切注意他的藏品和心态,遇到你特别喜欢,而对方又恰好稍有动摇,就赶紧“缠”下。 比如,我在一些白领较多的论坛上,就见过不少这样很令人喜欢的货色,有些宝贝别说价格,甚至在别的场合根本就见不到,有钱也没处买,而在论坛里面都是常见的朋友,价格也很便宜,这时候你如果觉得合适,就赶快收下,毕竟钱可以再来,机会却不常有。当然注意,也有人自己不懂,在别处上了当,并把东西拿到坛子里高价转让,这情况很个别,但是的确存在,不过这里的玩家一般也不好糊弄,只是提醒大家还是睁开一双慧眼,免得一时脑热吃了亏。

      对于当前绝大部分爱好者买假藏假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为了鉴定获利那么鉴定便毫无意义可言。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