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肇字画
我们说古玩,也叫古董或者骨董。骨董这是清朝以前的称呼,按我们现代来理解古玩、古董或骨董,其实是一个意思:它们都是古人遗留下的的文化遗产,留给我们带有历史文化信息,或者是社会信息的奇珍异宝。我们把这些古物件称之为古董。
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馈赠和收藏还能够使市场上的新老真假古玩销售兴旺。但是当经济下行时,馈赠礼品的少了,不懂古玩的也不敢买了,敢买的企业家们也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先后退出市场。剩下的只有行家、玩家和有眼力的商家支撑市场。这些顾客不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只要是好、少、精的古玩仍然收藏。经营工艺品和假冒古玩的商户,面对当下形势,在竞争中必会逐渐淡出市场。
汪肇,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德初、克终,号海云,休宁(今属安徽)人。工绘事,初与程达受业于詹景宣。山水学戴进,人物法吴伟,用笔颓放草率,出入于二人间。其不经意处,颇露天真。与蒋嵩、张路、郑文林等并称,为浙派晚期名家之一。尤长于翎毛, 自成一格。传世作品有《起蛟图》、《柳禽白鹇图》,《松风樵话图》、《芦雁图》等。
观瀑图 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纵110厘米,横81.5厘米。(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此图阔笔斧劈,成跌宕巨石;劲毫顿挫,作屈铁古木。树石黝暗,以淡墨渝润;白云飞瀑,以留白而成。黑白相映,尽显山谷清幽之气。树旁二高士,抡扇举首,遥观飞瀑,神情悠然。衣纹以折芦描出之,与景物峭硬感觉相谐合,属典型浙派风格。
柳禽白鹇图 立轴,绢本,设色,纵190厘米,横10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溪水奔流,浪花翻滚,岸边青草依依,两只白鹇一俯一仰,悠然闲憩。一株杨柳,枝条倒垂,随风飘动;柳畔桃花盛开,数只燕子翻腾嬉戏于柳枝之间,充满早春气息。白鹇画法工细,形象写实,生动传神。羽毛色彩,对比鲜艳。此图工写结合,造型生动自然,色彩丰富,与画家粗简放逸之风有所不同。
芦雁图 立轴,绢本,设色,纵185.4厘米,横101.8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数雁栖息于矶石芦苇畔,一大雁俯首展翅,亦将落息于傍,动态生动。羽毛用笔干净利落,浓墨点出毛色,以淡墨烘染,衬出轮廓。芦苇、水草、矶石,均用笔草萆而显生机。整幅画气韵生动,具有浙派的艺术特色,而又自成一家。
汪肇字画
而对于一些不熟悉的顾客,在初始的接触时,只能看到店里公开摆放和出售的古玩。第一次也只是做一些店面的交易。但商家手里秘藏的好少精奇绝的古玩,只针对那些长期交易的熟客。除此之外对以下的几种人,不但不提供鉴赏真古玩的机会,而且也不会与他们,进行任何交流沟通。这是古玩商界特殊的人文现象,同时也是不成文的行规。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更为深奥、复杂和系统的考古鉴定工作却不但传承有序而且建树颇丰,反倒是相对浅易和简单的古玩鉴定既缺乏系统的研究,又缺少翔实的资料,更没有科学而可靠的方法,也没有具有权威性、公信性、客观性、科学性的标准、方法、制度、体系、机制和机构可以负责、能够负责、敢于负责,导致了古玩鉴定方式、方法、途径、结果的紊乱、矛盾与冲突,呈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定规则我就赢的混乱无序、无法无天、鱼目混珠、暗无天日的局面。
古玩鉴定是古老的新领域、新天地,因而需要新方法、新思维。可惜由于古玩鉴定开放时间的短暂和理论探讨的缺失与实战经验的残破,导致古玩鉴定领域里的重重误区与层层迷雾,问题突出,矛盾尖锐,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