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一词曾见于《左传》,原意是指古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如“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到了唐代则泛指古代遗物,如诗人杜牧有诗曰:“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澹云闲今古同。”现代意义的“文物”概念范围十分广,既可包括青铜、陶瓷、玉器、字画等,又包括寺庙、宫殿、城垣、桥梁之类的古代遗迹,统指在古代由人类创造的,已成为历史的,不可再生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种实物。
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历史源远流长,是非常稀缺的、无法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这就决定了它永远是财富阶级追求的对象。
艺术品投资却与此不同,虽然其风险少,但投资潜在收益却非常高。这主要是由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所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在风险与收益这一对矛盾中,正所谓“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来自日本的“精度珍藏清代御瓷”专场的“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知耳瓶”以8860万港元著名全场,全场六件拍品斩获1.5亿港元的高价;常设专场“主要我国瓷器及手艺品”以超出今年春拍近一倍的上拍量获得8亿余港元的总成交额,只管明代瓷器体现不俗,但不到八万万港币的成交价与位居首位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相去甚远。
现在市场中能见到的明代民窑瓷器完整器多为青花罐和碗盘,彩瓷完整器十分少见,其中罐的市场价值已经很高,只有盘碗碟的价钱还彷徨在相对的市场低位,泛起出理论研究和市场价钱的两大洼地。
2010年的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大拍中,第2615号拍品明代中早期青花绘缠枝花卉托杂宝纹碗,直径15.1厘米,以2.24万元成交,而同类碗在1991年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仅200元就可以买到,亦不算十分细腻之物,由此可见,原本精品才具有的重大珍藏投资价值,已由于明代中期以前民窑瓷器的数目希奇而有所改变,明代民窑瓷器在其时烧造时以青花瓷器为主,彩瓷很少,以是在撒播至今的明代民窑瓷器中,青花瓷器数目较多,宜以之入手珍藏。
明朝进入成化时代,制瓷业展现出全新的风貌。成化瓷一改永宣时期凝重憨厚、胎厚重视、纹饰豪爽、生动的特点。泛起出精巧秀丽、轻盈雅致的时代威风凛凛威风凛凛,再配以色调柔和淡雅、发色稳固的一律青料,更显相得益彰。成熟的青花工艺、斗彩、素三彩、孔雀绿青花、黄地青花、白地红彩等品种配合组成了成化瓷的基本风貌,并将中国瓷业带进了第二个热潮期.成化瓷器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不菲。
今年春拍,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瓷器相关门类推出三大专场,总成交额高达8.04亿港元。但其中两大专场均为单品专场。其常设的“主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获得3.76亿港元成交额,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以4828万港元问鼎,彰显明代精品实力。紧随厥后的“清乾隆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拍出4156万港元的价格,有趣的是一件“清雍正斗彩鸡缸杯”以3316万港元位居第三位,再次印证清代宫廷仿制瓷器的高明武艺。而位居厥后的清乾隆粉彩和明宣德青花均为各时期主要瓷器品种,千余万港元的价格也以见得中级藏家的购置实力。
回首去年秋拍,香港苏富比推出四大专场,共斩获11.48亿港元。单一拍品专场“秋葵宫妆:成化青花宫盌”获得1.41亿港元成交额;来自日本的“精度珍藏清代御瓷”专场的“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以8860万港元问鼎全场,全场六件拍品斩获1.5亿港元的高价;常设专场“主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以超出今年春拍近一倍的上拍量获得8亿余港元的总成交额,虽然明代瓷器体现不俗,但不到八万万港币的成交价与位居首位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相去甚远。就去年秋拍的成交状态而言,虽然高价位精品方面不及今年春拍,但中低价位拍品无论量、价均有显着优势。
“真”是指真伪,这是选择的首要条件;“精”是指作品的艺术性在同类里是不是高的;“新”就是指作品的品相好坏;“名”就是指作品的传承递藏背景是否明朗。传承记录近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重视,连带过去的拍卖图录和出版物都被抢购一空,说明了大家对传承的尊重,也就是对作品过去的历史、对前辈收藏家的尊重和认同。另外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做假和做伪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复杂,有一个良好可靠的收藏传承,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安心和踏实。
关于目前中国古玩市场的行情来说,藏品到底能不能走私下交易,或者有没有公司机构回收,检测到代收购这问题,其实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完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