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电商的兴起,尤其给新晋年轻实力买家提供了涉足艺术品收藏的时代环境。相较于望尘莫及的天价艺术品,中低价位吸引了更多艺术爱好者参与其中。在当下艺术市场里,新生代藏家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性更强,这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群体有望成为未来中国艺术品收藏的中坚力量。
高净值人群队伍不断庞大,越来越多的人有艺术品位和审美诉求,艺术品的畅销是未来的趋势,良好的前景将加速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它是古代一种实用的器皿,这灯盏它是景德镇湖田窑的,湖田窑的青白瓷,在青白瓷里边是非常名贵的,另外上边简单地刻画了几笔直线纹,打破了单一的釉色变化,使它增加韵律之感,另外这件灯盏它完整,老中见新,品相非常好。我们为什么只给了一个8万元钱的参考价格呢,专家团经过慎重的研究,这是国内目前流通的价格,如果要是在国际市场上它的价格应该在4万到5万美元之间,这件东西肯定存在着非常大的升值空间,我相信过若干年以后,肯定不止这个价位。
我国景德镇陶瓷名扬四海,尤其是经过窑火锻烧过的釉色,像烈日的火焰,像皎洁的月光,像清澈的泉水,而色釉的窑变更是千变万化,似乎可把人带入仙境,时而是高山瀑布,时而是雾中峻岭,时而又像一望无际的沙洲。
陶瓷的釉面是千年来瓷器艺人一代又一代的积累,是他们用双手、智慧、汗水甚至生命浇灌煅烧而成,且永恒不变。孔雀绿釉的出现,突破了中国传统低温绿釉的那种深沉的青绿色调,以其明翠雅丽的特点,而成为中国绿釉瓷中的珍贵品种。传说孔雀绿就像一位身穿美丽衣裳,在焰火中跳着孔雀舞幻化而成一样传神和美丽。
早期孔雀绿釉瓷器,多直接在坯胎上施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湿烧成,因而部分器物发色偏蓝,有“孔雀蓝”或“法蓝”之称。元代后期,工匠们则先在高温中将瓷胎烧成涩胎或白釉瓷,然后在上面施孔雀绿釉,再入窑二次低温烧制。由于釉面与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瓷部表面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细小开片,日久风化、受土壤侵蚀,釉面会出现成片成块脱落的现象。清代康熙官窑烧制的孔雀绿釉瓷器由于窑温提高,胎釉结合紧密,胎面常有密集细小的开片现象,这也是“清三代”孔雀绿釉瓷的鉴别特征之一。
孔雀绿釉又称“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起源于宋、元民窑,早见于宋磁州窑;明成化时,景德镇窑烧制成熟。孔雀绿釉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难得一见、极为名贵的品种,目前珍藏于我国各大博物馆的实物标本资料也极为有限稀少,因而确实弥珍贵。
绿釉瓷器在交易会上价格平稳上升,每年约有25%成长。绿釉瓷器在古玩收藏市场价格“一路疯涨”,让众多大收藏家等膛目结舌,难以想象。据悉,在2012年,“国宝级”瓷器亮相厦门,罕见的孔雀绿釉瓷器惊艳整个藏界。而2013年在收藏界为轰动的莫过于是一款“孔雀绿釉棒槌瓶”以100万元的天价被交易走,导致绿釉瓷器艺术品市场一直火爆。
孔雀绿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一种低温颜色釉,它宛如孔雀羽毛般雅丽青翠而得名,又称“法翠”。它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因唐宋时期的商贸往来,其原料、技术、制品被带入中原,并在北方民窑中陆续制作,至今仍可见到内蒙古博物馆中绘画精美的“翠蓝黑花”陶瓷器存世。而“孔雀绿”之名称,系明宣德时期的产品因呈色翠绿透亮、似孔雀羽毛则得名。
如果你身边有喜欢收藏的朋友,不妨多去走动一下,密切注意他的藏品和心态,遇到你特别喜欢,而对方又恰好稍有动摇,就赶紧“缠”下。 比如,我在一些白领较多的论坛上,就见过不少这样很令人喜欢的货色,有些宝贝别说价格,甚至在别的场合根本就见不到,有钱也没处买,而在论坛里面都是常见的朋友,价格也很便宜,这时候你如果觉得合适,就赶快收下,毕竟钱可以再来,机会却不常有。当然注意,也有人自己不懂,在别处上了当,并把东西拿到坛子里高价转让,这情况很个别,但是的确存在,不过这里的玩家一般也不好糊弄,只是提醒大家还是睁开一双慧眼,免得一时脑热吃了亏。
谦 :收藏界人外有人,许多知识、技巧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为人谦诚,虚心求教,方能接近真知,增长见识。
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同时尚未形成较为成熟有序的市场秩序。面对不明朗的市场态势,众多艺术品爱好者如何理性、正确地进行艺术品收藏投资,是一门极大的学问。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找准自身定位,了解自身收藏投资的目标和实力,保持清晰的头脑,谨慎选择,找准时机,不盲目追随市场潮流,这样才能收获好的收藏投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