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数字与艺术的全面结盟,可不止是艺术电商这一种方式。艺术知识和资讯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在网上完成。几乎每座博物馆或美术馆,都有了自己的线上展厅。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均已开设了导览和公众号,许多民营美术馆如时代美术馆、21空间美术馆、风眠艺术空间等还更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每次展览与讲座制作导览Ap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想做个大收藏家,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眼力,二是资金。但这并不等于说没有雄厚的资金就玩不了收藏。
如果藏家想出手藏品找一个正规的平台是重要的,然后自己实地考察,看看电话中说的跟到了以后说的是不是一样,还有心态一定要好,不能急于求成,不是卖萝卜白菜,今天来就可以拿钱的,还有一些藏家总是说一分钱不出才能合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往往这种心理总是被前期免费的不正规公司抓住,忽悠过去,路费时间全白费了
在今年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中,一件元代的黑漆嵌螺钿文会图印盒,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元,成交价则达到了962万港元,创下了印盒拍卖的高价,也使得投资者对于这种文房小器的投资前景更加看好。
古人云:印色池,惟瓷器宜。这也使得瓷质印盒成为拍卖市场上为常见的品种。其中清康熙·缸豆红釉印盒,无疑是其中为代表性的。到了乾隆年间,瓷质印盒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像2005年拍卖的一件乾隆青花墨彩诗文印盒,估价6万至8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24.2万元。之所以引起买家的兴趣,是因为上面的诗文的落款为“袁昆”,其被认为可能是继唐英之后主持御窑厂的官员。
盖面及器也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青花淡雅、胎釉洁白莹润。两条金龙腾飞于云海之间,在矾红彩的火焰纹映衬下金光耀目。两龙围绕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底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嘉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印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较小者,因此在拍卖市场上,多为名贵之材或名工之作,抑或是名家之用,这也使得其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文房品种之一。在今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的秋拍中,有一件清代嘉庆·青花矾红描金懋勤殿云龙纹玺印盒也格外引人注目。
虽然古人认为用石头制作的印盒并不适合好的印泥,但如果遇上名家雕刻,则会大大提升其身价,像2007年拍卖市场上,有一件清嘉庆·陈曼生制寿山诗文印盒,估价8000至12000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47.04万元。此印盒在方寸之间满刻多达一百余字的长篇词赋,而能做到疏阔,点画横逸,是陈曼生书法和雕刻艺术相结合下的一件小中见大的珍品。
此次拍卖的黑漆嵌螺钿文会图印盒,来自于日本的私人收藏。由于其呈方形,在印盒中属于非常独特的造型,四面嵌螺钿琴棋书画纹饰,雕工精细,其中雕栏附“周通作”、“轩立”款。印盒使用漆器制作非常罕见,这也使得一旦市场上出现了漆器印盒,往往能拍出天价,像2001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也有一件元代剔犀如意云纹方印盒,估价4万至6万港元,成交价则近20万港元。
此次拍卖的清嘉庆·青花矾红描金懋勤殿云龙纹玺印盒,其色彩之雅,金彩之熠,纹饰之奇,尺寸之大,堪称神品,为嘉庆之皇家上品佳器。时至今日,此品更是一器难求,尤如凤毛麟角。如今复见,极为难得。
能用低价买回好的古玩,那真是赚大了,这样的好事是不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几率非常小,作为新手更要踏踏实实,捡漏心理要不得,否则很有可能吃大亏,追悔莫及。
古玩界不论经营者还是投资者,不管搞哪一品种的,没有谁不想得到老而精的珍稀绝品。许多人终其一生寻寻觅觅,或留下一堆破烂,或倾家荡产。吾人亦曾追“官窑”瓷器跋山涉水于乡间,求“三代”铜器而误入歧途之经历。一夜暴富地美梦也曾使我垂涎三尺。但经过反反复复的挫折和实践,我对古玩业由肤浅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深刻的理性认识。总结了“四不追”:一不追三代(指青铜器不追夏商周),二不追官窑(指瓷器),三不追珍、稀、绝品,四不追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