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蓝釉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创烧于元代。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
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霁蓝釉又有别
名宝石蓝釉,
霁蓝釉拍卖市场的行情如何:
从蓝釉瓷器的拍卖市场情况来看,尽管历年来在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拍的蓝釉瓷总量达数千件之多,但除去那些明显的赝品、仿品,以及来历不明、真伪难辨的器物外,来源
可靠、流传有序的蓝釉瓷精品并不多见。而且,主要以清雍正、乾隆以及清中晚期的蓝釉瓷为多,元、明两朝的蓝釉瓷精品非常少。然而,市场上一旦出现的蓝釉瓷精品,只
要估价合理,总是会受到藏家的追捧。
2005年至2013年各大拍卖会上,分别亮相过两件“明宣德·霁蓝釉盘”精品。前者,曾由海外的私人中国明清单色釉瓷器收藏家英国Hall家族旧藏,并曾在1996年香港佳士得
秋季拍卖会上出现过,时隔近十年时间,再度亮相内地拍场,当时估价为50—70万元,最终以181.5万元高价成交。而后者为玫茵堂珍藏,并有数次出版著录,是一件传承有序的宣
德蓝釉瓷精品,但由于估价偏高(当时估价为:270—450万港元),最终流拍了。2009年英国大维德春拍会上,一件雍正白地龙凤纹霁蓝釉赏瓶成交价格35.5万英镑(折合人民币
当时估价为:15—18万英镑)。另外,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上,也曾亮相过一件玫茵堂珍藏的“明宣德·洒蓝釉大杯”,当时估价为800—1200万港元,最终也
是因估价过高而流拍。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翰海2000年秋拍上,曾亮相过一件“元·蓝釉白龙纹梅瓶”,这件梅瓶无任何出版著录和递藏关系,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对这件梅瓶并无估价
,从无底价起拍,但最终以275万元高价成交。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以约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之前,市场对于元代瓷器并不是很重视。因此,
在翰海2000年秋拍上拍出的这件梅瓶,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价格了,而这也许正说明买家对于这件器物的年代认定非常确定。
从近几年的蓝釉瓷拍卖市场情况来看,雍正蓝釉瓷无疑是赢家。尽管乾隆蓝釉瓷的上拍总量更多,但高价成交者多是雍正蓝釉瓷。以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为例,在2011年秋季拍
卖会上推出的三件雍正蓝釉瓷器:清雍正·霁蓝釉撇口观音瓶、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和清雍正·天蓝釉六楞葫芦瓶分别以602万港元、1634万港元和458万港元高价成交。另外,
英国大维德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也曾亮相过一件“清雍正·霁蓝釉梅瓶”,当时估价为18—20万英镑,最终以25.8万英镑成交。此瓶曾在香港苏富比2009年秋季拍卖会上亮相过,
当时以146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28.6万元)成交。时隔四年半,再度亮相拍场,增值了近一倍。
蓝釉瓷器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们领略到其雅正之姿、秀丽之美,即便是在青花、粉彩等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仍然有其固定的收藏群体和收藏
市场,长期为藏家们所钟爱。
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是近年来拍卖界的一匹黑马,成立6年就已经挤入全球十大拍卖行之一,在现如今行情低迷的拍卖市场,福羲国际始终保持着高成交率的成绩,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始终给着众多藏家一份希望,一份憧憬。福羲国际拍卖行总裁吴征兵,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福羲国际上拍的藏品必须是经过严格的征集制度征集而来的,我们只要精品。今年是福羲国际拍卖行进军亚洲香港的第二个年头,这次迎春拍的出色表现,既表明福羲国际拍卖行已跻身并稳居香港拍卖市场阵营,也将推动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今年迎春拍称为"一场完美的拍卖会",也将是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就是福羲国际企业精神,严格的藏品甄选制度,只求精不求多。这也促成了福羲国际高成交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拍卖是否成功关键还是看拍品的品质,如果依靠拍卖形式的创新,忽视提升拍品的品质,恐怕不会有质的改变与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卖或者参加拍卖会请即可咨询与福羲国际拍卖公司客服经理或授权征集点客服经理联络,洽谈市场趋势与托售事宜。
本次征集范围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
精品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
2018香港春季拍卖会
香港地点:香港尖沙咀喜来登酒店
深圳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卓越城一期2栋13楼13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