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谙收藏学问”藏古不富,识古不穷”多作”识古不穷,贪古不富”,是说一个人只会收藏好的古董,而不发挥古董应有的作用,那么他不是真正富有的人。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辨别古董的价值的人,他才是富有的。这说明收藏学问很大,不懂学问,好别干这行,干则“玩物丧志”,追悔莫及。
而是他们长期不进入市场,不实践眼力跟不上造成的。
佳士得拍卖公司前不久宣布,将在今年12月初,在香港举行秋季拍卖。拍卖的中国瓷器中,一尊放山居旧藏的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格外惹眼。在传世的乾隆御制瓷中,此花瓶为孤品,未见其他相同器物。瓶身修长,造型典雅高尚。图案绘制异常细腻,粉釉基础暗刻花纹,用各色珐琅彩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蝴蝶,可谓精雕细琢,匠心独运。
粉彩瓷器在近几年的国内外拍卖场上,主要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官窑瓷器备受推许,通常推出,总能降生令人咂舌的天价。好比,200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如意耳葫芦尊以3304.5万港元成交;200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成交;中国嘉德2006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瓶以5280万元成交;接着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亿多港元的高价成交,引起惊动。
2007年春季这股势头得以延续。香港苏富比2007年4月上拍一件清雍正柠檬黄地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以2249.28万港元成交,香港佳士得2007年春拍中一对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以5072万港元成交,随后,中国嘉德昔时春拍中一件估价只有60万至80万元的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以2643.2万元成交;而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同期推出的一件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花卉大瓶,亦以2408万元成交。
粉彩瓷器创烧于康熙一朝,雍正朝生长成熟,乾隆朝到达壮盛。再加上雍正在位只有短短的13年,因此,雍正粉彩存世希罕,十分难堪。乾隆粉彩虽然与雍正粉彩相比缺少了些文气,但富贵艳丽,切合盛世情怀,一经推出,也是众人瞩目。
但在2007年秋季,这股势头有所衰减,上拍的粉彩瓷器已鲜见“清三代”的重器,嘉庆粉彩瓷器崭露头角。业内有说拍卖公司难以征集到“清三代”的彩瓷大重视器,致使行情下滑。2008年春拍这种情形没有几多改变,中贸圣佳一件清乾隆粉彩莲台八宝以2016万元成交;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推出的一件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花卉大瓶以2408万元成交,成为今年春拍大的亮点。而克日来京预展的苏富比公司秋拍的拍品中,也只有一件粉彩双耳扁瓶现身,似乎也在印证着业内的说法。
若是说“清三代”官窑彩瓷重器的稀缺,使得古瓷拍场略显冷清的话,那么佳士得这件蝴蝶瓶的泛起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官窑彩瓷在今秋能否续写绚烂,也就格外令人期待。只管履历批注,任何一类艺术品都不行能保持持久上升的势态,在到达一定的市场价位后,泛起调整或障碍是一定的,然而,物以稀为贵,当一件稀世至宝泛起的时间,这种期待只会有增无减。
亦或者焦虑、苦闷……
一般而言,在一个政治及社会比较稳定的社会里,艺术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总体上是比较平衡的,如果说有上升,也是两合同步上升。但在兵荒马乱或社会大动乱的年代里,两者之间便发生不平衡。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末、抗战期间,和民间收藏无法保存,人们食不果腹,便大量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此时艺术品价格便宜,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收藏条件,不失为艺术品投资的好机会。中国现代史上的文革时期,把艺术品收藏视为玩物丧志的颓废行为,把珍贵历史文物视为封资修,收藏者和创作者纷纷抛售自己的藏品或作品,一时价格与价值严重脱离,一落千丈,几十元钱能买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