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青铜器的收藏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私人收藏已不满足于铜镜、钱币收藏,开始着眼于形体较大的商周青铜容器。其中有不少令人羡慕不已的珍品,当然也不乏伪器。国家收藏,自有专家把关;而私人收藏,全凭个人揣摩,难免伪器充斥,竟毫不知觉。对于这方面的鉴定要领,刚好手边有自远方寄来的几张铜器照片,今提供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看锈色。凡是真器,尽管其中也有不少铸作甚差的铜器,但其锈分布自然,坚硬而不易脱落,给人以干爽的感觉。而照片上的这件铜簋(如图),一望就觉得湿乎乎、黏糊糊的。最表面的一层土锈,层厚且色深,边缘太明显,是后来粘上去的。绿锈以外的地方发黑,作伪者以此来掩盖伪器的本色。
二看形制。近年来假器愈做愈好,在形制上十分相似。但细察之下,还是会发现破绽。例如这件铜簋盖隆起过高,盖上圈形捉手过高;簋耳过大,簋耳内的圆形突起,原是作为耳上端的兽首吐出的卷舌,舌尖部分应当稍细,而本器舌头过粗,且缺乏卷曲感。
三看纹饰。纹饰是器物的"语言",能更细微地显示出器物的特质来。铜簋口沿下和盖沿的花纹,呈"∽"形,结构是对的,但线条粗拙而不流畅,尤其是∽形的两端,应逐渐变得尖细,但本器却与其他部分的纹饰一样粗细,缺乏变化,显得很局促。像本簋这样全器布满纹饰的簋,通常双耳下的垂珥上,都是装饰有花纹的,而本簋没有,更显可疑。
四看铭文。由于铭文的有无和多寡与器物的价值有密切关系,有铭铜器的价格往往高于无铭铜器数倍乃至数十倍,所以作伪者往往作假铭以渔利。铜簋的铭文在器的外底上,毫无疑问,这铭文是假的,因为迄今为止,所有西周铜簋的铭文都在器的内底上或器盖内。且铭文很细,笔画有互不连接处,字口也浅,应是在器物铸好以后再刻上去的。这些都与真器不符。
五看铸造工艺。由于是照片,器物上的铸造痕迹看不清楚。但从铜簋的底部来看,过于干净、光滑,可以肯定其为伪作无疑。由于未见实物,以上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