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是一项高雅的玩,一种有品味的玩,一种有文化的玩,一种背负历史、寻旧怀古的玩。古玩投资,属于艺术品投资的范畴。琢艺轩和田玉表示古玩的涉猎面十分广泛,门类十分庞杂。从材质来看,有木质古玩、陶瓷古玩、玉石古玩、珠宝古玩、金属古玩等等;从使用价值看,有古典家俱、有文房四室、有器皿用具、有梳妆饰品、有古代钱币、有书籍报刊、有烟标海报等等。古玩,犹如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市场,东西多得很,博得很,杂得很,玩法多得。“盛世文物,乱世饥民”。国家繁荣向上,老百姓丰衣足食,古玩有市场。国家萧条混乱,老百姓衣食无着,没人有那个闲心来搞古玩。
新手都会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淘到一件古玩总是想着什么时候能升值,急着尽快卖出去赚钱。古玩的升值都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短期内就能迅速升值,就没有任何珍贵性了。长时间的投资操作,才能有更好的收获,所以要沉得住气,耐着性子,在古玩进行升值的时间内,你可以慢慢对古玩进行鉴赏,从中你定能看到历史的文化沉淀,心态也会变得平和。
今年春拍与往年大的不同,就是拍卖日程的变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视角。因此,笔者根据拍卖日程、拍卖平台、艺术品板块与市场周期这四个因素逐点剖析了其对今年艺术市场走势带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经济乍暖还寒,令艺术市场在行情调整的第六年后仍然蹒跚而行,市场各方正期待新周期的来临。
早在2001年,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在拍卖市场上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2005年,该烛台二度出现在北京翰海春拍中,并以2035万元的高价成交。
同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出1568.8万英镑(约合1.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其品市场上价格甚至也高达十几万元。随后,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青花藏文高盌”以2306万元成交。
2010年,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在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五周年秋拍中,以6680万元落槌;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成交价格再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6866亿港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去年,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又以1.41亿港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成交。
我国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时期,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清代在铸造工艺及细节装饰上,达到了顶峰。纵观近年来的市场行情,青花瓷有着漂亮的成交记录。尤其元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可谓在拍场上大放光彩,频现高价。
早在2001年,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便在拍卖市场上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等到2005年,该烛台二度出现在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中时,终以2035万元的高价成交,短短今年间,翻升超2倍。同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出1568.8万英镑(约合1.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其品市场上价格甚至也高达十几万元。
随后,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青花藏文高碗”以2306万元成交。2010年,一件“清干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在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中,以6680万元落槌;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成交价格再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6866亿港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去年,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又以1.41亿港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成交。
人崇拜,迷信名气,崇尚权威,一直以来似乎是收藏的好标准。很多收藏家,特别是是对艺术行业不甚了解的人,常以艺术家的职位、头衔来判断其作品是否值得收藏,这是非常传统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官僚主义作风的结果,这种现象在官本位的国家里特别流行。然而,在当下,如果还以这种思维和眼光来进行收藏,则是非常荒谬的。
过去古玩艺术品行业受不正常态的政治和经济影响,造成了古玩行业短短几年的盲目扩张。自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时间,北京的珠宝古玩店已经发展到壹万伍千家左右,但是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并没有参与这种消费,更多的市场份额是投资古玩用于馈赠和行贿受贿。当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和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变的情况下,古玩市场明显出现了滑坡。从古玩行业经营的特殊性方面看,要恢复市场的冷清局面将会延续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