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级建造师新教材变化较大,其中,税法、营改增、装配式、BIM技术在各个科目有不同体现,本次变化中新增内容5%-10%,删减内容个别科目达到10%左右。
预计2018年实务命题中规范和标准将占15%~20%的分值,“装配式建筑”一节,新增装配式预计会涉及装配式建筑体系、装配式建筑评价和发展趋势方面,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部分等可能会出考题,必须提前准备和学习规范相关内容。
2018一级建造师考试大纲新增BIM原因主要是:BIM技术是贯穿于建设生命全过程的技术模式。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是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变成现实的关键环节,施工企业建立以BIM应用为载
的项目管理信息化体系,能够提升施工建设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具体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拟仿真施工
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映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BIM技术,实现3D+2D(三维+时间+费用)条件下的施工模型,保持了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的可持续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实现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管理
通过算量软件运用BIM技术建立的施工阶段的5D模型,能够实现项目成本的精细分析,准确计算出每个工序、每个工区、每个时间节点段的工程量。按照企业定额进行分析,可以及时计算出各个阶段每个构件的中标单价和施工成本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及时统计分析,实现了成本的动态管理。避免了以前施工企业在项目完成后,无法知道项目盈利和亏损的原因和部位。
设计变更出来后,对模型进行调整,及时分析出设计变更前后造价变化额,实现成本动态管理。
实现了大型构件的虚拟拼装,节约了大量施工成本
现代化的建筑具有高、大、重、奇的特征,建筑结构往往是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为主,如上海中心的外筒就有极大的水平钢结构桁架。按照传统的施工方式,钢结构在加工厂焊接好后,应当进行预拼装,检查各个构件间的配合误差。在上海中心建造阶段,施工方通过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建立了制作好的每一个钢桁架的三维尺寸数据模型,在电脑上建立钢桁架模型,模拟了构件的预拼装,取消了桁架的工厂预拼装过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