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珍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近代的艺术大师中如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壶上题诗作画。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都相继收藏她的紫砂作品。她所制作的集玉壶,1978年曾被选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的国家礼品。工细到让你感觉不出它的工细,造型简练、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而"大匠不雕",正是这种风度。
从1986年到1996年,是周桂珍最艰难的10年,但也是她艺术上拼搏猛进创造了许多奇迹的10年。在这段时间里,她创作了大量的精品,从而奠定了她在当代紫砂事业上的崇高地位和砂壶藏家对她牢不可破的信心。她的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永远是稳定的,不管国际市场如何起落,她的壶始终受到藏家的珍视。这里没有任何操作的因素,完全是由于她严谨的创作态度、不断变化前进的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以及她对收藏者的强烈的责任感。
竹节壶其壶把的线条优美,统贯全局,令人感到此壶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壶嘴壶身壶把浑然一体相连,无迹可求。无雕琢气,无匠气,线条运用得如此大胆,如此奔放流畅,实在令人称奇!这把壶从工艺上来说,是极其严谨的,从风格上来说,又是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是严谨与奔放相结合、静穆与抒情相结合的无上妙品,是不可多得的杰作。周桂珍的艺术,具有最明显的两个特色,一个是扎实的功力、严谨的制作,她可以细到毫巅,严到极处。这一方面,可以说她是接受了顾景舟大师的真传;但另一方面,她的艺术,又有以往的紫砂艺人所少有的自由气息,她既可以严守传统,又可以墨守成规,为的是要突破常规,独辟新径。由于前者,她可能无愧地称是顾老的嫡派传人,由于后者,她又可以说是顾老艺术的发展、创新、突破,最后达到超越。
因此,周桂珍所做的紫砂壶,造型端庄明快,气韵生动,每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的深沉而雄伟,如坐、如卧、如潜、如慹,呼之欲起,有的清雅温厚,颇有隐者风度;有的通体气格高古,韵致清绝,令人心醉;有的精制尤穷,神秘非他工之可拟伦也。人如其壶,壶如其人,桂珍完全是大男人气质,不求纤巧,不加无谓的雕琢,她造壶完全继承了紫砂传统造型及工艺制作的精髓,并体现着传统基础上再创造的发扬、延伸。
周桂珍做壶的技艺,已经达到几乎完美的水平,她造壶除了对造型完美有自发的完善能力之外,特别注重实用功能。并且对壶体表面加工有如气运一般的神功,使胚体表面光照如镜。她造壶的过程的操作技法规范、熟练、优美,有畅快淋漓的感觉。此壶盖俯一蝉,带着宁静和雅致。